在我市“一轉三化”戰略中,“城市生態化”和“城鄉一體化”格外引人醒目,在此次“兩會”上,城鄉建設和民生改善引發了代表委員的高度關注。
我市是典型的依礦產資源而立,依礦產資源而興的資源型城市,先有工業、企業再有城市,“近年來,冷水江通過經濟發展快速擴張,連續五年進入全省經濟十強行列,但城市建設遠遠落后于經濟發展,成為制約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和‘短板’。”《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坦言,我市城市發展滯后于經濟增長,城市和交通等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亟待提升。
“一轉三化”戰略抓住了我市發展的命脈,就是特別注重城市建設和城鄉統籌,以此來建設和諧新銻都。
2009年,新行政中心開工,拉開了城市東擴的序幕。在“一轉三化”戰略中,城市建設成為重中之重,我市提出要形成以S312線沿線和資江沿岸兩側城鎮分布密集區為核心帶,以周邊區域為輻射區的城市空間格局,實行“東擴南跨西延”(東部建設新的行政中心和經濟開發區,南部沿資江風光帶向禾青組團跨越,西部向中連誠意延伸)。并響亮提出了我市未來城市建設的方向,即努力打造山水園林生態工業新城和湖南中西部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統籌城鄉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我市目前城市化率達到74%,擁有城鄉一體化的有利基礎。根據未來十年我市城鄉統籌的思路,將建立城鄉一體、互通共享的水、電、路、訊網絡體系;合理開發、利用、保護農村自然資源,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培育生態文明,建立和完善城鄉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一體化體系,逐步縮小城鄉生存環境的差距。
打造全省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的先行區,是我市未來10年的目標。參加此次兩會的代表委員呼吁,在城鄉一體化建設過程中要努力實現城鄉同工同酬,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的城鄉一體社會保障機制;統籌發展城鄉社會事業,進一步擴大城鄉教育、醫療、衛生、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覆蓋面,改善農民生活條件。
加快城鄉建設,促進社會和諧是我市在大力推進“一轉三化”戰略形成的共識,也是我市實現科學跨越、富民強市的不二選擇。
市人大代表肖新樵:加快城東生態城建設
市人大代表、市建設局黨組書記肖新樵認為,2010年,我市城市建設將以城市東擴為標志,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生態新城開發建設的熱潮。
去年市委八屆四次全會通過了《全面融入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加快推進“一轉三化”戰略的決定》。2010年我市的城市建設工作將緊緊圍繞《決定》要求,啟動對新行政中心綜合大樓的建設,高標準建好金竹東路,開工建設資江大道二期、平安大道一期、群豐路,人民醫院新建工程開工建設,啟動群豐學校異地新建、移民安置區和住宅小區建設,形成城東生態城開發建設熱潮。加快完善與新城區建設相匹配的政策措施,引導資金進駐新區建設,進一步完善土地市場,做實做強城建投融資平臺。
市人大代表何潤華:大力推行基本藥物制度
市人大代表、市衛生局局長何潤華說,在新的一年,衛生部門將繼續服務百姓,大力推行基本藥物制度。
何潤華說,我市是全省36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縣市區之一, 2010年我市將在各城市社區服務中心和農村衛生院全部配備和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規定的藥物,實行以省為單位的網上藥品集中采購、統一配送并實行零差率銷售。包括化學藥品、中成藥共307個藥品品種,全部由政府定價;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藥品目錄,報銷比例要明顯高于非基本藥物。這將有效降低就醫用藥費用, 扭轉基層醫療衛生單位“以藥養醫”的格局。
市人大代表段一飛:以小城鎮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
市人大代表、巖口鎮黨委書記段一飛,對城鄉一體化情有獨鐘。他說,市委、市政府在“一轉三化”戰略中提出要實現城鄉一體化,為我市農業和農村工作找到了一條快速發展的好路子。
多年來,巖口鎮以特色經果林建設為基礎,發展生態農莊和休閑農莊。他認為,以新型工業化引領“三農”工作,加快小城鎮建設,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特色農業、高效農業,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規模發展的結果,適合我市當前農村和農業工作的特點。巖口鎮在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將堅持做好三篇文章,即讓水綠起來,讓村莊美起來,讓產業活起來,帶動巖口小城鎮建設,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村持續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朝著城鄉一體化扎實邁進。
市政協委員黎社光:創建平安和諧冷水江
市政協委員、公安局黨委副書記、政委黎社光認為,加強隊伍建設,狠抓警風警紀,打造一支作風過硬、技術精良的公安隊伍,是我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客觀需要。創建平安和諧冷水江,構建魚水警民情,是公安部門2010年工作目標。
黎社光說,在新的歷史時期,公安工作應該認真客觀分析社會形勢,積極應對壓力和挑戰,妥善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始終保持“嚴打”的高壓態勢,更進一步加大禁賭禁毒、打黑除惡的打擊力度;積極參與企業周邊環境整治,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以“大走訪”為紐帶,更進一步構建魚水警民情,鞏固和提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能力,全力構建平安冷江,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讓百姓安居樂業。
市政協委員李習文:多方努力建設新農村
“當前,由于國家惠農政策頻頻出臺,農村變樣了,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了, 但離新農村建設的標準還有距離,我認為,新農村建設還需多方繼續努力。”市政協委員、梓龍鄉吳家村村主任李習文在接受采訪時說。
他認為,搞好新農村建設,一要將國家的惠農政策切實落實好。中央的政策是多予少取放活, 落實國家的政策, 要緊貼農村的現狀,傾聽老百姓聲音。二要進一步加大新農村建設投入力度,切合三農發展的實際。 農村真正富起來,要有產業作支撐,有國家投入作后盾。三要農民在自身建設上多動腦筋, 在項目建設上應多點技術含量,在市場開拓上應多點調研,因地制宜,謀求新的收入來源。
市政協委員段躍剛:倡導教育均衡
市政協委員、市教育局副局長段躍剛在接受采訪時認為,公平接受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百姓所盼,也是當前冷水江和諧發展所需。打破戶籍界限,倡導教育均衡,至關重要。
他說,教育的均衡,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師資的均衡。要在全社會營造好尊師重教的氛圍,不斷提高老師的待遇和地位; 要做好地區之間的均衡,做好城鄉教師的統籌,近兩年引進的100余名教師全部分配于梓龍、礦山等邊遠農村學校,就是平衡我市師資力量的得力舉措。二是學校硬件設施的均衡。 要讓農村孩子也能享受現代教育。三是管理的均衡。要制定統一的發展目標,實行統一的考核標準,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市人大代表于博:加強環境衛生管理迫在眉睫
從北京趕來參加兩會的市人大代表于博,在談到冷水江的城市衛生時,感受最深的一點是冷水江城區的灰塵特別多,垃圾管理不是很到位,城市衛生對比于大都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城市規范管理要走的路還很長。
于博代表每年都要從北京趕回冷水江參加“兩會”,看到我市近年來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變化,倍感自豪,作為一個在冷水江投資的客商,于博由衷希望看到冷水江山更美、水更綠、天更藍。于博代表認為,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切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以城市東擴戰略帶動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對于冷水江而言,確是一步好棋。
市政協委員鄒宇翔:讓城市道路更暢通
隨著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機動車數量急劇上升,而我市一些主要道路的機動車承載量已趨近飽和,交通高峰期尤其是一些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的擁堵現象十分突出。
市政協委員、市交警大隊大隊長鄒宇翔表示,作為道路交通的服務者,在2010年要進一步做好主要交通路口的車流引導,強化城區亂停亂靠亂行等行為的治理,合理配備警力,確保城市交通暢通無阻。同時,也建議市委、市政府盡快頒布實施《冷水江市城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建立交通安全的長效機制;盡快拉通軍誠路,減輕沿江路和市區交通干道的壓力;對車流較大的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的交通設施進行改造,從硬件上改善城區的交通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