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魏延安:電商十三五規劃中的七個新亮點

[ 作者:魏延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1-23 錄入:王惠敏 ]

經過半年多的精心編寫,《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201612月底由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立刻引發電商界的高度關注。作為一名電商研習者,在研讀電商規劃之后,我看到了七個方面的新亮點。

一、電商未來繼續大發展,但與現有產業融合是重點

“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從2011年的6萬億元增至2015年的21.8萬億元,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電子商務市場。在此基礎上,“規劃”提出,“預計2020年,電子商務交易額同比“十二五”末翻一番,超過40萬億元,網絡零售額達到10萬億元左右,電子商務相關從業者超過5000萬人”。如何實現翻一番,一方面,電商占社會商品零售業的比重還會繼續提升,服務業的在線化也會加速,從賣商品到賣服務延伸;另一方面,正如“規劃”一開篇所說,會“廣泛滲透到生產、流通、消費及民生等領域,在培育新業態、創造新需求、拓展新市場、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公共服務創新等方面的作用日漸凸顯,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新動力,孕育全球經濟合作新機遇”。也就是說,目前的電商與傳統產業是并行關系、延伸關系,但將來是融合關系,一定會通過電商逐級傳導到銷售鏈、運輸鏈、生產鏈直至源頭的供應鏈,進行改造、融合和創新。基于此,“規劃”在指導思想中明確提出,“促進電子商務與農林業、工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這正應了行內那個預言,將來不再有電子商務,而是所有的企業都是電商。馬云的阿里巴巴從2017年開始要棄用“電子商務”一詞,而用“新零售”來替代,正是出于這種趨勢的考慮。

二、電商也要轉型升級,更加重視提質增效

我國電子商務經過近20年發展,已經形成世界第一大規模,競爭日趨激烈,其間的低價營銷行為,不僅導致市場供給魚龍混雜,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且擾亂了市場秩序,不利于電商更不利于線下行業健康發展。顯然,今后的電商發展不能再走低水平競爭的老路,必須轉型升級。所以,“規劃”在指導思想中明確提出,“提升電子商務競爭水平和服務品質”,并在“主要任務”的第一條就提出“加快電子商務提質升級”,“全方位提升電子商務市場主體競爭層次,加快電子商務商業模式、科技水平及市場組織方式創新,推動電子商務進入新一輪高速發展階段”。再聯想到2016下半年各個互聯網大佬的“互聯網下半場”論述,顯然沿襲“跑馬圈地”的粗放競爭思維已經難以為繼了,電商也需要“大國工匠”精神,在品質和服務上下硬功夫了。

三、電商民生功能凸顯,普通群眾享受更多互聯網紅利

早在20155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中就明確指出,電子商務要“成為促進創業、穩定就業、改善民生服務的重要平臺”,可惜大家對創業、就業的關注度比較高,而對改善民生服務的關注度不夠。隨著這一年多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和相關應用的深度開發,電子商務開始廣泛應用于社會發展領域,“電商扶貧”和各種網上“便民服務”應運而生,可以使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電子商務帶來的獲得感。所以,“規劃”在這一方面提出了重點布局,即:“積極開展電子商務精準扶貧”,“深入實施網絡扶貧行動”;“積極培育電子商務便民服務”,“形成服務各年齡層人群,覆蓋居民“衣食住行娛”等生活服務所需的O2O便民服務體系”;“積極培育在線醫療健康及教育服務”,“推動醫院、學校等發展在線服務”。這些,都可以視之為電子商務競爭的新空間,像阿里巴巴農村淘寶3.0版本推出后,其“生態服務中心”涵蓋了多項互聯網便民服務,其他電商平臺也在陸續跟進。

四、電商要素全面發育,促進活躍勢在必行

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必須帶來相關要素的活躍,最為核心的是人才流、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而且與傳統產業的“畫地為牢”不同,這些要素在網上的流動幾乎不受區域的限制,如何建立起規范有序的電商要素市場也成為日益迫切的現實課題。“規劃”提出,“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支撐體系,推動電子商務人才、技術、資本、土地等要素資源產業化,形成電子商務支撐體系與要素市場一體化發展的全新態勢”,具體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人才和信息服務市場”“電子商務技術服務市場”“電子商務產業載體及物流服務市場”“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市場”。可以預見,各類電商人才將加速脫穎而出,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區塊鏈、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各類新技術會與電商第一時間加速融合,而被視為電商兩個翅膀的快遞物流與金融支付也將會得到深度改造和提升。某種程度上講,現在做電商,還不如深耕電商要素市場,潛力巨大。

五、電商監管需要創新,相關法律法規加快制修訂

無疑,互聯網及電商的快速發展給政府的治理帶來重大挑戰,正如“規劃”第一部分所講,“電子商務市場創新和現行法規之間碰撞日趨頻繁,跨平臺、跨區域違法違規行為日趨隱蔽,電子商務國際貿易規則、誠信體系建設、網絡交易安全及隱私保護工作日趨艱巨”。在此情況下,如何順應形勢,改進政府的監管體系擦破眉睫。以網絡約車為例,與現有相關法規沖突嚴重,在經過叫好和反對的一系列爭吵之后,也經歷了叫停、有限放行等監管階段,今天依然在完善監管的路上。更像網店辦證、電商征稅等問題,還在激辨之中。為此,“規劃”提出,“以推動制定和頒布《電子商務法》為中心工作,健全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加強和完善現有法規體系中涉及電子商務的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同時,“加快建立電子商務市場的網絡化治理機制與技術保障體系”,推動新型監管體系的建立。總之一點,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再重復一管就死的悲劇,也不能繼續放任電商的野蠻生長,必須找出一條適合實際的電商法治之路。

六、電商環保問題日益突出,綠色電商提上議事日程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到206.7億件。按照每個包裝箱0.2公斤估算,200億個包裹會產生包裝垃圾400多萬噸。2015年快遞消耗膠帶約169.85億米,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根據相關部門統計,到2020年全國的快遞總量將達到500億件,大約包含200億的塑料袋以及70億的氣泡袋,對環境產生更大的壓力。在此背景下,“規劃”提出“推動綠色電子商務發展”,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制度機制建設,即探索建立有利于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電子商務法規、標準、制度和模式,比如政策鼓勵電商環保,加快電商環保技術研發等,通過大數據提高物流效率,減少車輛空載率和在途時間等;二是倡導綠色包裝、運輸、倉儲、快遞理念,比如說循環保用外包裝,減少不必要的包裝,提高包裝的質量,新能源車、智能機器人配送等;三是鼓勵發展綠色網購模式,化解網絡消費新增的環保問題,如循環使用外包裝,減少不必要的沖動消費等;四是利用電子商務促進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提升行業效率和水平。相信,今后快遞產生的快遞包裝浪費與環境污染等問題會逐步改善。

七、改善電商基礎設施,PPP機制逐步引入

電商的發展需要大量基礎設施投入和關聯產業基礎的改善,所需要的投資額度也非常大,光靠國家財政短期內難以徹底改善,特別是大量的縣以下區域,快遞物流、倉儲加工、保鮮冷鏈等,投資需求非常大。所以,“規劃”提出“創新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投入方式”,釋放出三方面的信息:一是國家的電商財政投入方式要改進,更多的是發揮引導性作用,而不再是簡單的補貼;二是會考慮以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電商基金的創建;三是參照正在推行的PPP模式來加強電商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建設。其帶來的結局就是,靠做一點樣板掙國家補貼的事以后不好干了,而瞄準電商配套設施投資領域則大有空間。

總之,“十三五”將是中國電商發展繼續壯大與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及時把握新的趨勢,作出適當的調整和提升,無論對政府、企業,還是對平臺和創業者來說,都是十分關鍵的必修課。

(二〇一七年一月十七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一线久久 | 亚州成a人在线观看日本 | 一区不卡二卡三卡免费 | 麻豆国产AV精选 | 午夜影视在线播放免费人成 |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