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休閑農業正處于加速發展和全面提質階段,這種發展趨勢既符合我國目前經濟轉型的客觀要求,又符合我國休閑農業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休閑農業發展的加速與提質意味著總量規模擴大、內涵質量提高、發展動力增進,特別是運行中的問題與矛盾需要得以不斷治理和解決。從現實來看,我國休閑農業發展仍然存在一系列困難和問題:運行成本高、投資收益低,短期行為多、長期行為少,規模擴張慢、品牌成長難。歸根到底,這些問題主要還是“休閑”與“非休閑”之間的矛盾問題,需要從長計議加以思考和解決。
一、“休閑”與“非休閑”問題的表現
所謂“休閑”與“非休閑”之間的矛盾問題指的是休閑產業供給與非休閑消費需求之間、休閑消費需求與非休閑產業供給之間的矛盾或沖突。具體表現為旺季的休閑消費需求數量得不到滿足,質量得不到保證;淡季的休閑產業供給能力得不到實現,成本得不到回報,亦即產能過剩的現象。據我們在長株潭三地的調查,幾乎所有的休閑農莊或休閑山莊都存在這種普遍現象,一到國家節假日似乎所有的服務人員都很忙,所有的設施和設備都不夠;但是,一到國家工作日似乎所有的服務人員都很閑,所有的設施和設備都不要;整個產業的運行出現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現象。從其市場供給視角看,似乎找不到很好的解決方案,因此,幾乎所有的休閑農莊或休閑山莊都由此提出政府行為解決的政策性支持思路與方略,包括降低水電費價格、減免稅收,甚至提出休閑淡季成本補貼等要求。事實上,我國休閑農業的起步與發展一直以來都伴隨著這種“休閑”與“非休閑”間的矛盾或沖突,并隨著休閑產業規模擴大和休閑消費需求增加其問題似乎越來越嚴重。如不從根本上加以治理和解決,勢必影響休閑農業的發展加速和質量提升。
二、“休閑”與“非休閑”問題的產生
我國休閑農業發展中的“休閑”與“非休閑”之間的矛盾問題與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經歷、經營理念、發展模式、消費偏好和發展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首先,從我國休閑農業成長過程分析,始初休閑農業主要是滿足人們的周日消費,緩解人們的工作壓力,增進人們的心靈快感;因此,周未休閑農莊或山莊便運營而生。由于人們最初的休閑內涵比較簡單,休閑設施和設備要求不高;因而,休閑運營的整體成本偏低,即使只有周未消費,仍然具有較好的回報利潤。第二,從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經營理念分析,由于人們以為休閑農業僅僅是一個被動式的單一服務產業,企業規模很難擴大、產業技術很難創新、人員素質很難提升、消費結構很難改善;因而,休閑企業追求的是既有投資的回報、現有規模的利潤、被動服務的收益、簡單勞動的薪酬,以至于整個產業處于不需行為規范和不需技術創新的自然發展狀態之中。第三,從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模式分析,由于受到上述因素的影響,到目前為止,大多數仍然是簡單型農家樂運作模式或規模型農家樂運作模式;盡管人們現行的休閑消費理念和行為需求發上了實質性的變化,但整個休閑產業現行的經營理念和模式沒有發生結構性的轉變,也沒有從市場的視角主動思考如何創新經營模式等問題,因此,“休閑”與“非休閑”間的矛盾或沖突只會越來越嚴重。第四,從消費者偏好分析,我國的休閑消費需求雖然正處于結構轉型時期,但是,從人們休閑的時間偏好來說,不管是家庭式休閑還是集體組織式休閑,其節假日休閑消費在目前和未來相當長時期仍然還是主流,特別是,我國目前休閑消費群體主要來自國家公共假日性質的單位和企業,這種集中式的節假日休閑消費偏好在較短時期很難以改觀;因此,從消費者視角分析,我國休閑農業發展中的“休閑”與“非休閑”之間的矛盾問題是難以避免的。最后,從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環境分析,由于我國農業的大環境基本上還是改革開放初期設計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營方式,規模農業、集約農業、現代農業等正處于創新發展之中,因此,我國目前的休閑農業整體仍然屬于家庭式的經營方式,規模擴張面臨著土地流轉的困難、內涵提質受到了經營模式的制約,綜合性的休閑農業區、集約式的休閑農業園、現代化的休閑農場等雖然在一些較發達的經濟區域已經出現,但數量有限,質量有待提高。
三、“休閑”與“非休閑”問題的影響
“休閑”與“非休閑”間的矛盾問題是我國休閑農業發展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它的客觀存在不僅影響著休閑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影響著現代農業乃至總體經濟的有效發展。從國民經濟運行的總體視角分析,“休閑”與“非休閑”間的矛盾問題首先是一個典型的資源配置失效或低效的問題,一是物力資源的閑置問題,二是人力資源的閑置問題;其次,由于休閑產業具有三次產業集聚的特點,因而,休閑農業的“休閑”與“非休閑”間矛盾問題不可避免的影響到國民經濟的其它產業的有效運行和協調發展問題。從產業內部分析,其“休閑”與“非休閑”間矛盾問題短期影響的是經營效益問題,長期影響的是投資增加、設施改進、人力資本改造等事關產業素質提高和產業競爭力提升的問題。從消費者視角分析,不解決“休閑”與“非休閑”間矛盾問題,休閑消費結構的升級換代不能得以有效實現,新型休閑消費需求不能得以充分滿足,現代休閑消費市場不能得以順利發展。從企業視角分析,不解決“休閑”與“非休閑”間矛盾問題,企業利潤難以實現,企業技術難以進步,企業規模難以擴大,企業運行難以保障,企業創新難以激勵,企業素質難以改善。從政府視角分析,如能通過市場行為或市場與政府相結合的行為解決“休閑”與“非休閑”間矛盾問題可以進一步規范休閑產業行為,減少政府不必要的財力負擔和其它行為負擔,增加政府財政稅收,從而可以大大促進休閑農業乃至現代農業的健康、穩定和快速發展,實現我國農業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四、“休閑”與“非休閑”問題的解決思路
解決休閑農業發展中的“休閑”與“非休閑”間矛盾問題,到底是找市場還是找政府?探討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從國際國內兩個視角進行思考。首先,從國際視角分析,先進國家或地區休閑農業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現代休閑農業實際上是現代農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現代農業升級換代的表現形式,特別是現代多功能農業發展的具體形態。因此,國際先進休閑農業的經營模式具有多種形式,包括各種綜合性的現代休閑農場、休閑漁場、休閑牧場、休閑林場、休閑農園、休閑公司、觀光農園等不同形態。對比之下,我國休閑農業是在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發展轉型的進程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的,因而,在休閑農業的概念上僅僅停留于簡單的意義之上,在休閑農業的行為上僅僅表現于一般的服務之中,休閑農業中的“休閑”與“非休閑”矛盾問題不可能不存在,因此,推進我國休閑農業的進一步發展,解決休閑農業發展中的“休閑”與“非休閑”間矛盾問題必須借鑒國際經驗,走現代農業和市場農業的發展道路。但是,從中國發展的國情分析,我國的休閑農業又不能完全模仿國際市場化農業發展的一般模式,必須在土地流轉、制度設計和政策引導等方面發揮具有中國特色的稟賦優勢,創造性地推進新型休閑農業模式的發展。結合中國國情,如何創新發展模式呢?我們從江西武功山地區休閑農業規劃理念中得到啟發,這就是“休閑行為”與“非休閑行為”一體化發展的區域協同模式。所謂休閑農業的“休閑行為”與“非休閑行為”一體化發展的區域協同模式即就是特定區域中的休閑產品服務與非休閑產品服務(即休閑產品生產、加工及其流通)協同于休閑產業鏈和產業體系之中,其中,非休閑產品服務行為完全服務和服從于休閑產品服務需要,相互支撐,形成有機聯系。這里的“特定區域”指的是具有休閑農業發展的資源稟賦地區,像江西的武功山地區,氣候宜人,春色、夏涼、秋爽、冬暖,特色農產品生存環境優良;既適合人們傳統意義上的休閑包括度假行為等,又適合人們現代意義上的休閑包括樂活行為等;休閑消費旺季人們可以從事休閑產品服務,休閑消費淡季人們可以從事非休閑產品服務即休閑產品生產、加工及其流通,為休閑消費旺季需求作好充分的準備和儲備。這種新型休閑農業發展模式既具有國際休閑農場的行為方式即融農場休閑服務與農場農產品生產于一體,但又優于國際休閑農場的行為方式即協同區域休閑產品服務與休閑產品生產于一體,形成區域休閑產業鏈和產業體系,并具有區域差異的典型特征,休閑消費者可以在休閑協同區域做出更多的最優消費選擇,休閑供給者可以在休閑協同區域做出更多的最優生產選擇。這種運作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市場力量,通過新型休閑企業的示范行為,協同 “休閑行為”與“非休閑行為”一體化發展;另一方面這種運作模式更有利于政府有效行為的發揮,例如,通過公共設施投入、新型休閑企業培植、區域休閑行為規范、區域休閑品牌建設、區域休閑產業規劃、區域休閑產業協調等方式引導既具有國際化休閑農業特征,又具有本土化現代農業特色的區域休閑農業發展,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休閑農業發展中的“休閑”與“非休閑”間矛盾問題,真正實現我國休閑農業的加速發展和全面提質。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鄉鎮企業》 2014(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