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魏延安:電商扶貧需要好的頂層設計

[ 作者:魏延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1-28 錄入:實習編輯 ]

十六部委聯合發力 電商扶貧效果可期

——《關于促進電商精準扶貧的指導意見》的一點解讀

電商扶貧已經凝聚了越來越多的共識,也正在成為脫貧攻堅的新通路和電商發展的新亮點。電商扶貧在走過了初期的探索期之后,下面的路怎么走,需要明確的政策和好的頂層設計。在此背景下, 2016年11月4日國務院扶貧辦等中央16個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電商精準扶貧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促進電商精準扶貧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這是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發〔2015〕34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8號)相關電商扶貧內容的細化和具體落實,也回答了當前各方關注的若干電商扶貧政策問題。

電商扶貧意義重大,但還在起步期,基礎較弱

凡謀大事者,必觀大勢。電商扶貧將來怎么搞,首先要看電商扶貧現在怎么樣。是不是在貧困地區開幾個網店就算電商扶貧,是不是找幾個電商代賣幾件農產品就是電商扶貧,是不是電商扶貧就已經讓貧困地區天翻地覆發生根本改變了等等,這些問題要有一個準確判斷。

《意見》一開篇明確指出,“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猛,交易量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已成為農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商貿流通、帶動創新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動力”。顯然,電商帶給農村電商的上述五大意義也同樣適用于貧困地區,甚至在貧困地區意義更大。因此,必須對電商扶貧從更寬廣的角度來認識,從更重要的角度去對待。

但是不是電商一來,扶貧效果就立竿見影?還是需要一個過程和相關條件支撐,這就是《意見》指出的,“從總體上看,貧困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缺乏統籌引導,電商人才稀缺,市場化程度低,缺少標準化產品,貧困群眾網上交易能力較弱,影響了農村貧困人口通過電子商務就業創業和增收脫貧的步伐”。電商扶貧可以寄予厚望,但目前還在起步期、成長期,需要更多呵護。由此,《意見》的出臺也就體現出及時性和重要性。

電商扶貧歸根結底在扶貧,總體要求是精準

電商扶貧是電商與扶貧工作的融合,電商特征明顯,但根本還是扶貧,電商只是載體而不是目的,最終檢驗成效的是扶貧效果。同時,電商扶貧也不是一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必須要精準到人到戶,體現為實實在在的賣出去、掙回來,讓老百姓感受到實惠。

所以,《意見》的指導思想就明確指出:“以貧困縣(832縣)、貧困村(12.8萬)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為重點,在當地政府的推動下,引導和鼓勵第三方電商企業建立電商服務平臺,注重農產品上行,促進商品流通,不斷提升貧困人口利用電商創業、就業能力,拓寬貧困地區特色優質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和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渠道,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

從這個指導思想就可以看出,電商扶貧要在貧困地區開展,重點在農產品上行、貧困人口創業就業,最終體現在當地農特產品銷售和農民增收上。

首次提出“三個全覆蓋”,電商扶貧版圖讓人憧憬

距離2020年的脫貧攻堅最后期限只有四年多時間了,電商扶貧要做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目標,也需要一個總體謀劃,不能當花瓶,做應景,必須要有切切實實的推進路線圖。為此,《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實施電商精準扶貧工程,逐步實現對有條件貧困地區的三重全覆蓋:一是對有條件的貧困縣實現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全覆蓋;二是對有條件發展電子商務的貧困村實現電商扶貧全覆蓋;三是第三方電商平臺對有條件的貧困縣實現電商扶貧全覆蓋”。

這三個“全覆蓋”的提出,對832個國定貧困縣是實實在在的利好,因為標志著不僅是國家財政支持的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全覆蓋,而且是第三方電商平臺全覆蓋,而且縣下面的村也要全覆蓋。當然,也要看貧困地區的電商基礎如何,所以文件謹慎地提出要對“有條件”的貧困縣,而且是逐步實施。

那么“全覆蓋”的效果如何體現呢?《意見》提出,“貧困縣形成較為完善的電商扶貧行政推進、公共服務、配套政策、網貨供應、物流配送、質量標準、產品溯源、人才培養等體系”。這八個體系的形成,也絕非一日之功,需要各方付出艱辛努力。

電商扶貧可以行政推動,但更要符合市場經濟規律

《意見》對電商扶貧的發展提出了五條原則,但最重要的還是第一條,即:“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堅持政府引導、扶持不干預、服務不包攬,充分發揮市場在農村電商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培育發展貧困地區電商產業,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增收脫貧。”

一方面,我們看到,在已經有起色的電商扶貧試點縣中,行政推動是必要的,因為在意識觀念、發展基礎、電商人才等條件不成熟的時候,只有靠政府的強力推動,迅速補齊短板,才能打開電商扶貧的缺口;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注意,單一的行政推動也容易演化為一種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生命力不強,特別是一些地方想在短期內大干快上,靠電商扶貧出個經驗,拿點考核加分,往往是徒有虛名,甚至勞民傷財。

所以,電商扶貧必須把政府的角色扮演好,準確定位,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真正對電商扶貧發展扶上馬,送一程,在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進程中發展壯大。

人才始終是核心,今后還需不遺余力

各地電商扶貧面臨困難很多,一些困難不盡相同,但總體上都會遇到一個共同的大問題,就是人才瓶頸,能懂的人很少,會干的人更少,能干好的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為此,前期的試點中,各地普遍把人才當作大問題來抓。《意見》針對性地提出了一個宏大的貧困地區電商人才培訓計劃,“到2020年完成1000萬人次以上電商知識和技能培訓,培養100萬名以上農村青年電商高端人才,實現每個貧困村至少有1名電商扶貧高級人才,形成一支懂信息技術、會電商經營、能帶動脫貧的本土電商扶貧隊伍”,這種力度可以說是空前的。

當然,人才不是光培訓就能出來的,實踐才是培養人才的最好方式。所以,《意見》提出,“為符合條件的貧困地區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農民工和網絡商戶等發展電子商務提供創業擔保貸款,支持貧困村青年、婦女、殘疾人依托電子商務就業創業”,具體要實施農村青年電商培育工程、“巾幗脫貧行動”、電商助殘扶貧行動,分別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殘聯等黨的群團組織負責。

基礎設施短板明顯,供給側改革全面發力

電商扶貧要做起來,面臨的現實制約很多,突出表現在網不通,網速慢,收費高;物流快遞不給力,“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沒有解決等。《意見》對此提出明確要求,“扎實推進貧困地區道路、互聯網、電力、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貧困地區電商發展基本條件。到2020年,寬帶網絡覆蓋90%以上的貧困村,80%以上的貧困村有信息服務站”。具體的工作重點:

一是“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重點向國家級貧困縣傾斜”,而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的重點就是加強和改善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加強交通運輸、商貿、農業、供銷、郵政等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共享銜接,推進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配送網絡建設,加快貧困地區縣城老舊公路客運站改造,推動有條件的貧困村客運場站信息化建設,提升電商小件快運服務能力”,也就是說要整合縣以下能用的所有的各部門各體系資源,綜合打造物流快遞體系。

三是“推進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工作,大力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這已經是繼十年前上一輪信息進村入戶工程之后的新一輪農村信息工程了,但十年前的問題是農民運用不足,而現在是農民需求強烈,可謂供給側的對應再發力。

電商扶貧還在創新,消費扶貧頗有看點

電商扶貧不僅僅是讓貧困地區的農特產品上網,還可以與互聯網結合得更緊密,預售、眾籌、領養、定向采購都是可行的辦法,特別是消費扶貧的興起,又為電商扶貧打開一扇新的窗口。基于電商平臺的信息便捷溝通與金融支付、物流快遞配套服務,在網上通過購買貧困地區特色產品來扶貧是一件既時尚又有意義的事情,一經推出,就引起了社會各方關注。

如何推動消費扶貧健康發展,不至于淪為概念炒作,也不至于出現名不副實,需要規范和相關體系建設。《意見》對此專門提出指導性意見,一方面,“以每年扶貧日為時間節點,組織有關電商企業和網絡平臺,共同舉辦‘邀您一起來網購’等消費扶貧體驗活動”;另一方面,“加強貧困地區優質特色農產品、民族手工藝品、休閑農業的宣傳推介,鼓勵支持電商平臺常年開展富有特色的網購活動”。也就是說,消費扶貧可以結合扶貧日集中開展,也可以演化為常態化活動,但核心是優勢產品、特色產品,也需要加強網絡宣傳,塑造地域品牌,讓消費者買得情愿,吃的滿意。

電商扶貧要走多遠,產業基礎就要有多厚

電商不是獨立于實體經濟之外的新興產業,而是立足于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電商有自己的規律,不是貧困地區的所有農產品都可以上網,也不是所有的東西天然就是好的網貨,還需要按照電商的規律來改造貧困地區的產業基礎,對產后的加工、儲藏、包裝等環節進行改進。所以,《意見》提出,要“制定適應電子商務的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產品包裝、業務規范等標準,推進扶貧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

同時,農產品還有一個不同于一般工業品的重要特征,那就是要用于食用,與人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息息相關,不僅外觀的標準化要過關,更重要的是內在的品質要放心,質量安全與可追溯體系的建立必須跟上,但這一體系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意見》也強調,“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產地認證、質量追溯、田頭集貨、產地預冷、冷藏保鮮、分級包裝、冷鏈物流設施等方面給予支持”。這也是值得關注的新的投資機遇和創業機會。

加快電商扶貧進程,加大扶持必不可少

貧困地區電商基礎薄弱,發展電商扶貧,前期投入較大。無論是哪一個部門,都難以獨自擔當貧困地區電商發展的繁重任務,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多部門合作、多項目統籌、多資金投入、多力量協同也是各地的成功經驗。為了強化對電商扶貧的扶持,《意見》給出了政策指向:

一方面,“貧困縣政府可根據當地脫貧攻堅實際,統籌使用各渠道資金支持電商精準扶貧工作,采取以獎代補、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扶持貧困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電商扶貧示范網店建設、特色產業基地建設、電商扶貧人才培養、縣鄉村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倉儲配送中心建設、宣傳推廣等”;

另一方面,“商務、農業、郵政、供銷等各部門資源重點向電商扶貧示范試點地區傾斜”。同時,土地政策、財政金融政策等也要向電商扶貧傾斜,并“整合各級幫扶力量,充分發揮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扶貧等掛職干部和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大學生村官等人才作用”。

加快電商扶貧進程,現有試點經驗可作借鑒

事實上,為了加快推進電商扶貧進程,國務院扶貧辦已經在2015、2016年連續兩年結合國家扶貧日舉辦了電商扶貧論壇,還專門于2016年9月在甘肅隴南召開了電商精準扶貧現場會,總結隴南經驗,供各地借鑒。

隴南及成縣的電商扶貧有“四個一”的突出特點:一把手工程,如縣委書記李祥親力親為,從在微博上賣核桃開始,成為核桃書記、電商書記,一路推動;更重要的是,市委提升為一號工程,市委書記孫雪濤親自抓,形成各級一把手齊抓共管的局面;一個單品突破,成縣初期集中精力于規模最大的農產品——核桃,一個點上率先突破,其他山貨陸續出山;一個載體搶位,充分運用微博微信這一有效載體,從一把手開始,集體上陣,共同發聲,在互聯網上成功搶位;一套措施跟進,就是把電商扶貧作為系統工程來做,政府推動、社會參與、協會引領、市場推進、金融支撐、媒體助力“六位一體”措施綜合推進。

借鑒隴南經驗,會讓各地的電商扶貧推進有可參照的模板,少走一些彎路。

(二○一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作者:三農專家、西部網三農頻道-陜西三新聞網顧問、共青團陜西省委農工部部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 | 日韩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 色道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伊人77777亚洲 | 特黄V片欧美高清在线 | 伊人久久综合网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