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諾骨牌效應:在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中,一個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以近千字對2016年農業方面作了重要的工作部署:一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二是強化農業基礎支撐;三是改善農村公共服務;四是實施脫貧攻堅工程。一言以蔽之就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現代農業的發展是以積極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引領。通過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大力支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建設。而這些經營主體的成立有賴于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流轉,將大多數農村土地、閑置土地進行整合,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為保障土地流轉的規范化有序化進程,最終落點就是在農村土地確權。我們對國家的整個農業現代化戰略部署進行逆向思維:農村土地確權在整個相聯系的系統中,扮演最初始的角色,將在很大程度上對農業現代化、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也會因此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影響整個大農業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
土地確權是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和他項權利的確認、確定,簡稱確權。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規定確定某一范圍內的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隸屬關系和他項權利的內容。土地確權有利于國家“知家底”、“保耕地”、“促經濟”、“創和諧”;有利于農民“保權益”、“壯主業”、“拓融資”、“強增收”。2009年土地確權正式開始,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截止到2016年2月,國內整省試點省份包括山東、四川、安徽、江蘇、江西、湖北、湖南、甘肅、寧夏、吉林、貴州、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浙江、廣東、海南、云南、陜西等22個省份,占全國省份的2/3;其中,四川、重慶、安徽三地區已于2015年底基本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山東、江西、上海、寧夏四地區完成90%。截止目前,全國登記范圍擴大至2323個縣(市、區)、2.4萬個鄉鎮、38.5萬個行政村,實測承包耕地面積近7億畝,完成確權面積近4.7億畝。全國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到4.43億畝,量化資產6578.1億元,累計股金分紅2255.9億元;目前,全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各級農業部門認定的家庭農場達28.8萬家,經營面積超過4000萬畝;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150多萬家,近幾年平均每個月增加3萬家;入社農戶突破1億戶,占農戶總數41.9%;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35.4萬個,其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6萬家;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超過115萬個。作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礎性工作,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是各項改革能否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之一。在近些年的穩步推進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為現代農業發展和適度規模經營提供了有力支撐,也影響著“第二梯隊”土地流轉行業的急速發展。
如果把實現農業現代化比作一條生產線,那么土地確權是“生產一線”的政府主導行為,而土地流轉就是“生產二線”的市場化主動行為。土地確權保障了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強化了承包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和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地位,農村勞動力便隨之持續轉移,土地流轉行為也順勢而生。在國家政策引導下,許多地方建立了多種形式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和服務平臺,為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提供了基礎性服務。全國省、市/區/縣、鄉/鎮三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網絡、采取多種形式運營,在一定程度上為農村土地流轉創造了良好的硬件、軟件服務需求。但因為各地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發展不平衡,“國”字頭色彩濃厚,公益性質的交易市場缺乏有效推進產權交易的龐大資金支持與真正的市場化規范管理,加之交易所的業務與服務功能暫未滿足土地流轉的市場化需求,因此,土地流轉民間企業的創立就為整個“生產線”進程提供了有效的后備保障,也許在后續的發展中會成為“生產線”的中堅力量。
但是,新興行業的產生不一定就能適應市場的需求,傳統的土地流轉行業在解決“信息不對稱”這個難點上就顯得力不從心。市場法則也是弱肉強食,要么關門倒閉另覓出路,要么改變模式順應發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以及對各個傳統行業的“改造”所達到的“互聯網+”效應,給傳統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土地流轉)帶來了新契機。也正是在這一機遇下,互聯網土地流轉行業產生,并逐漸形成一定規模,據了解,近幾年成立的互聯網土地流轉企業約有20家,如:土流網、聚土網、土地資源網、來賣地等。基本都圍繞土地流轉業務建立農業相關的生態鏈系統,這似乎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大趨勢。相信,未來幾年還會陸續出現新的競爭者,但土地流轉的百萬億市場誰才是大贏家,各位可參閱筆者之前的文章以做了解,在此不再贅述。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5年時間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今年已經過半。雖然確權工作在推行的過程中遇到些困難和阻礙,但前進道路是無法阻擋的。土地確權工作開展的幾年間,對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農民增收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功用;也對社會經濟、產業結構變革起到了有效的推動。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旦推動,能量巨大,影響深遠!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揚子晚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