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革命是農村衛生環境的革命,亦是鄉村生活方式的革命,目的在于讓更多鄉村居民養成文明習慣,引發現代鄉村文明變革。《全國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方案(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年底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要提高到85%。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堅持不懈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應大力開展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同步實施糞污治理,加快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努力補齊影響農民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國家旅游局發布的《廁所革命推進報告》中提到,中國農村地區80%的傳染病是由廁所糞便污染和飲水不衛生引起的。因此,廁所問題是一個大民生問題,直接關系到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以及健康鄉村建設的成效。早在2015年7月16日,在考察吉林延邊時就指出,農村也要來場廁所革命。2016年8月19日,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肯定了廁所革命的重要意義和成果,強調要持續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治行動,“小廁所,大民生”,這充分體現了中共中央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本,致力于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眾福祉的理念。
當前農村改廁困境何在?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共中央將廁所革命作為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并從戰略上進行了部署,凸顯了這一工程的重大意義。2000年以來,我國農村改廁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村累計使用衛生廁所的農戶從2000年的0.96萬戶增加到2016年的2.15萬戶,同期,農村衛生廁所的普及率從44.9%提高到80.3%,增加了35.4個百分點。
在推進廁所革命進程中,采取的模式大多是三格兩甕式化糞池或者簡單的化糞池,將廁所廢棄物一并收集其中。在南方廣大的山區或者丘陵區域,農村居民將化糞池中的糞尿作為種植業的肥料,實現了廢物的資源化利用。但在廣大北方地區,由于存在糞便抽取及二次處理過程,導致了一些問題。
傳統改廁模式注重的是廁所內部的“改”,而沒有關注廁所之外的“治”。調研發現,當前采取的改廁模式最突出的特點是,通過自來水將大小便集中收集到化糞池內,廁所內部的環境確實得到極大的改善,但農戶對集中在化糞池中的廢物沒有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
傳統改廁模式立足于“點”,解決的是單一問題。傳統改廁模式僅解決了廁所內的環境問題,而沒有將改廁與生活污水處理實現一體化,因而,生活污水依然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中生態宜居目標的難點。
傳統改廁模式治標不治本。全面推進廁所革命,要求從根本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傳統改廁模式中收集到化糞池內的大小便沒有得到有效治理,而且上面的蓋子密封并不完善,夏天依然會發出臭味,這就難以稱得上廁所革命,相反倒有點形象工程之嫌。部分地區只是對外表明已經按照數量要求完成了改廁任務,卻并不真正關注改廁的效果。
傳統改廁模式為政府相關部門留下了無盡的工作。傳統改廁模式下,農戶自己負責后期管護,一旦出現問題,農戶無力解決,還是需要依靠政府相關部門。更為嚴重的是,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及時將集中在化糞池內的糞便抽出運走,否則農戶也會不斷找政府反映問題。眾所周知,很多農村基礎設施工程都是重建輕管,再加上缺乏后期運營經費,很難及時抽取,何況廢物還需要二次處理。
傳統改廁模式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調研發現,基層政府也知道傳統改廁模式存在諸多問題,但上級對改廁農戶數量有要求,到某個時間節點必須完成,為此只能采取這種方式應對上級的工程驗收,而這些工程是否發揮作用,他們并不關心。由此導致了鄉村居民對改廁工作的漠不關心,甚至對不實用的改廁充滿怨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對此,各級政府應該對政策及所采取的措施進行深刻反思,剖析廁所革命中的關鍵癥結所在。
推廣一體化模式緣何如此艱難?
當下較為先進的農村生活污水與改廁一體化模式是在引進日本凈化槽技術的基礎上,結合中國農村的實際,采用微生物降解原理,對生活污水進行截流、吸附和分解,最終實現對污水完全凈化并循環利用。這一模式具有諸多優勢。
一是體現了綠色治理理念。將農村生活污水與改廁作為一個系統綜合考慮,以改廁為基礎,將生活污水全部納入治理范圍,能夠同時實現廁所革命及有效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的雙重目的。二是徹底解決了糞便與生活污水治理中的難題。一體化模式中,糞便與生活污水進入處理設施中,在污水厭氧、好氧的多重循環中,通過微生物菌群的降解作用,處理之后實現達標排放,同時避免了傳統改廁模式中后期糞便的抽取以及二次處理問題。三是具有較強的農村適宜性。該模式既適宜于單個農戶,也適宜于聯戶;既適宜于平原地區,也適宜于山區丘陵地區;既適宜于水資源豐富地區,更適宜于水資源短缺地區;既適宜于室內,也適宜于房前屋后;既適宜于氣候溫暖地區,也適宜于氣候寒冷地區。
既然一體化模式具有如此優勢,緣何推廣起來如此艱難?調研發現,無論是基層職能部門還是試點農戶,都對一體化模式的效果給予了充分肯定。但被問及為什么沒有得到推廣時,基層職能部門給出的答案是:這種模式的成本太高,難以承受。對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做進一步的思考就會發現,成本高僅是一方面,更根本的原因在于,為了完成上級布置的改廁任務,只能采取低成本的模式。實事求是地說,不能把責任都推給基層職能部門,而應對自上而下的政策及其執行模式進行深刻的反思。過分強調改廁農戶的數量,而不關注改廁之后是否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以及農民是否滿意,其結果就是,廁所革命將會一直在路上,而且造成國家投資的極大浪費。
農村廁所革命之路究竟如何走?
要全面樹立一體化處理的理念。特別是國家、省級相關部門在推進廁所革命過程中,需要樹立一體化處理理念,將農村改廁與有效治理生活污水集中考慮,避免二者分而治之的困境。
實現廁所之內環境的“改”與廁所之外糞污的“治”的有效銜接。將廁所內部環境改造與廁所之外化糞池內糞便處理統一考慮,以實現廁所革命的徹底性,同時也減少后期不必要的管護工作。
因地制宜選擇一體化處理模式。根據山區、丘陵、平原地區的不同地貌特征,以及城鎮郊區、邊遠地區不同的經濟條件,分別選擇單戶、聯戶、集中的處理模式。不能因為一體化模式的諸多優勢,而不考慮農村的實際情況。平原地區一般農村采取單戶模式較為合適,集中居住的中心村等采取集中處理模式較為合適。而南方山區丘陵地帶,由于地形優勢,更宜采取聯戶方式。
建立和完善監督與考核機制。一是防止照搬城鎮模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最重要的是把好事做好、做實。為此,建議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緊密結合不同區域農村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處理模式。絕不可借廁所革命的名義,不考慮農村實際,簡單地、不計成本地把城鎮污水管網模式應用于農村,通過大工程實施改廁與生活污水處理。二是建立基于實效的考核機制。在廁所革命中,切實改變數字式改廁考核方式,杜絕只注重工程建設、完成數字改廁任務,而不關注改廁實效的行為。為此,應該調整不符合實際的政策措施及考核方式。
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生態宜居目標,需要資金的有效保障。一是國家加大財政投資力度。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建議國家加大財政投資力度,推進廁所革命與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設施的建設。二是地方政府提供適當配套資金。應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根據地方經濟發展水平,提供適當的配套資金。
探索推廣與管護機制。一是探索推廣一體化處理模式的機制。對各級政府而言,應將廁所革命與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模式作為未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路徑,從理念上引導相關部門加以推廣應用,同時應加大對一體化處理模式的宣傳,促使農村居民轉變觀念;對相關企業而言,應根據不同區域農村居民的不同需求研發不同產品,以更好地為推動廁所革命提供技術支撐;對農民而言,應積極參與到一體化處理模式推廣應用之中。其目的在于建立一種政府承擔得起、企業有積極性、農民認可的推廣機制。二是建立管護機制。一體化設施安裝運行之后,應建立完善的后期管護機制。特別是應強化相關企業的責任,運用“互聯網+”技術,根據設施運行情況,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支持。與此同時,政府、農民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以確保設施的正常運行及效果的發揮。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鄉村振興研究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