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政府服務能力事關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能不能落地生根,事關鄉村振興戰略能不能全面實施,從根本上說,鄉鎮政府服務能力是黨在“三農”工作中的總抓手和關節點。作為國家最基層的一級政府,鄉鎮政府承載著基層人民群眾的期盼和重托。因此,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其自身建設的內在需求。
理念引領:推動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治理有效是基礎。近年來,農村基層基礎薄弱,地區差異較大,服務方式單一、缺位的情況不同程度存在,加強和創新農村基層治理任務艱巨。為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治理有效,必須堅持以創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科學把握推進鄉村振興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第一,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積極推動鄉鎮管理體制改革、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等任務落實,構建扁平化鄉鎮管理機制,強化鄉鎮政府改革創新與保障力度,加強農村社會組織發展和社會工作力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基層治理,切實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第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健全以黨的基層組織為領導、村民自治和村務監督委員會為基礎、集體合作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其他經濟社會服務組織為補充的農村組織體系;健全村級議事協商制度,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把基層民主自治真正落到實處。第三,加強農村基層服務能力建設。加大農村社區建設投入力度,整合配置資源,探索推進“多村一社區”模式。協同推進鄉村兩級“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提升農村基層服務管理水平;積極發展農村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推進農村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第四,加強農村基層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建設。注重現代治理理念與傳統治理資源相結合,充分發揮自治、法治、德治在鄉村治理體系中的作用,努力打造鄉村善治新格局,讓農民安居樂業農村和諧穩定。
目標定位:提高農村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民生活幸福是根本。近年來,黨和政府把民生保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全面構建大救助體系,實現救助對象的全覆蓋。但伴隨服務范圍的擴大,服務對象構成也逐漸趨于復雜化,個體訴求越來越多樣化,亟待解決的問題依然存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必須堅持精準理念,實現精準銜接、精準服務、精準管理。首先,完善救助體系,拓展保障范圍,增強政策針對性和可及性。在大救助體系基礎上,將更多的困難群眾納入救助范圍,不斷消除制度盲區和救助死角。其次,強化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作用。加大農村低保及其他社會救助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力度,切實將產業、就業扶持無法脫貧的失能和半失能困難群眾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再次,夯實工作基礎,強化規范管理,促進救助政策公平公正。持續深入開展以“精準”為載體的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強化績效考評、量化救助指標,健全獎優罰劣工作機制,推動社會救助工作規范開展。最后,積極推進社會救助創新發展。積極培育“主動發現、強制報告”創新經驗,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探索建立貧困狀況綜合評估指標體系,完善社會救助的工作協調、信息核對、受理辦理等機制,兜牢民生底線。
路徑選擇:實現協同發展、穩定收入、基礎設施、鄉村文明四個方面整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要構建現代農業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又要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健全鄉村治理體系,而這些都離不開鄉鎮政府的大力支持,實質上就是鄉鎮政府服務能力的支撐。基于全國城鄉區域差距大的基本國情,可在協同發展、穩定收入、基礎設施、鄉村文明4個方面推進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路徑。
一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旺盛活力。要圍繞推進農村土地制度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強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鄉鎮政府在農業發展、農村經營管理方面的服務管理權限,多途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不斷提高鄉鎮政府服務農業發展的能力。要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引導資本要素向農村流動。二是引導帶動農民通過生產經營增加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改善條件走上生活富裕。要推動以新型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切實提高農民勞動生產技能。要鼓勵發展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組織,扶持社會力量興辦為民服務的公益性機構和經濟實體,引導農民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三是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等基礎設施,加強農村資源環境保護。要按照區域覆蓋、制度統籌、標準統一的要求,打破城鄉界限,加快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進程,推動城市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延伸,推進鄉鎮現有公共服務資源的優化整合,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強化鄉鎮政府基本公共教育、基本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供給。強化鄉鎮在山水林田湖草保護等執法事項的綜合協調,切實提高鄉鎮政府履行農村環境資源保護職責的能力。構建面向農村的一體化在線公共服務體系,健全政務服務網絡無障礙建設,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加強鄉鎮政府購買服務公共平臺建設,不斷提高農村地區公共服務便捷化、智慧化、網絡化、社會化水平。四是弘揚農村優良傳統,促進農民素質進一步提升、鄉村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鎮政府服務全過程。要加強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組織開展具有鄉村人文風俗、歷史文化、特色資源的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要把傳承弘揚優秀民間文化融入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建設的總體規劃,大力發展根植于農民群眾的民族、民間文化,保持淳樸的鄉情民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