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的發展可以用火爆來形容,人們都知道,農業周期長,投資回收慢、效益低。目前相當一部份的休閑農業企業還在虧本經營,但是休閑農業的紅利依然還有不少人象飛蛾撲火式的前赴后繼。要想搞好休閑農業,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休閑農業機遇再次大爆發!你會成為休閑農業的淘金者嗎?
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時,就會形成休閑度假的消費需求,休閑消費能力顯著增強,并呈多元化趨勢。
未來20年,我國人均GDP水平將進一步提高,預計居民人均年休閑旅游將超過5次,全國休閑旅游市場規模將超過80億人次,呈爆發式增長態勢。
九個要素
面對市場需求,現代休閑農業園區不論項目規模、主題定位如何,必須從游客體驗本身說起,從以下十個基本要素出發,落實到產品設計和游客感知的各個維度,使休閑農業向深度和廣度方向發展,豐富休閑農業產品的內容,為消費者提供高品味、多層次、全方位的休閑體驗。這樣打造出的休閑農業園,不僅特色鮮明,且農味十足。
賞——休閑農業基本的構成要素
觀光游覽、體驗農業美必然是休閑農業基本的構成要素。專家經反復斟酌,認為“賞”比“游”更能體現休閑農業體驗給人心靈上帶來的愉悅,而且休閑農業中“賞”的內容和方式都很廣泛,可以無限挖掘和創新。如農業嘉年華中的各類創意景觀往往是游客聚集拍照的地方。
采——吸引游客和盈利的抓手
采摘作為近年迅速興起的新型休閑業態,以參與性、趣味性、娛樂性強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已成為現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一大特色。采摘聚人氣、帶財氣、成本低、收益高,是休閑農業園吸引游客和贏利的抓手。農業采摘不僅類型可以豐富多樣,而且還可以深度挖掘,進行細分,比如針對兒童、情侶、殘疾人士等各類人群打造不同的采摘環境。
嘗——為消費者帶來味蕾綻放之旅
近年來,伴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方式的日益推崇,城市居民越來越崇尚鄉村美食的生態自然和簡單樸實,對于一些出游者而言,品嘗特色鄉村美食,滿足味覺享受,就是到鄉村去的原動力。
在休閑農業中,“吃”應該超越基本的生活需求,提升為“嘗”,為消費者提供 “地產地銷”的特色美食,從食材、調料、做法、容器、飲食環境、飲食文化傳承等各方面打造不一樣的“食”體驗,體現鮮明的本地特色和不可帶走性。
學——發揮農業的教育功能
缺少科普教育的休閑農業體驗是殘缺的、不完美的,因為從城市人需求的視角來看,久居城市的人們渴望了解農業的奧秘及農村的生活方式,這種農村和城市的差異性、互補性是發展旅游的基本條件。而在休閑農業中,“學”無處不在,如農業科普、農業生產勞動中滲透出的人們的智慧和勤勞、人與自然的和諧。如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的科普活動室,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了近距離接觸農業、了解農業科技的絕佳場所,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
耕——休閑農業的靈魂
農耕是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區別于其他休閑類產品最本質的體現。農耕文明作為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沉淀和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在發展現代休閑農業的過程中,應對其精髓加以繼承、弘揚和創新。在現實中,除了農耕博物館、農耕勞動體驗、親子小菜園等形式,探索更為豐富多彩的體驗方式,是休閑農業園出彩制勝的關鍵。
戲——快樂農業
輕松有趣的玩耍、嬉戲活動,對青少年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也很容易將成年人帶回到無憂的童年時代,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延長旅游者停留時間,提升游客滿意度。農業是快樂的,如果我們深入挖掘,還可以營造出更多的快樂元素。如遼寧農業嘉年華里的農業體驗活動,吸引了許多游客排隊體驗。
憩——放松心情、釋放壓力
休閑農業中的“憩”不僅指住宿體驗,而是從各個方面,給消費者帶來身體和心靈的放松與享受,契合旅游者出游目的。對于發展旅游必不可少的住宿,在休閑農業中應淡化住宿設施本身的功能,植入農村文化和農業特色元素,強調鄉村特有的住宿體驗。
養——發現農業的健康功能
農村不僅可以為游客提供新鮮的空氣,輕松的氛圍,原生態的食品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環境,更重要的是農業生產豐富性、完整性和前后關聯的連續性,給勞動者的生活帶來了變化和節奏,是完整人性的體現。而當今霧霾成為常態天氣,城市環境污染日益嚴重,讓很多人都無比向往自然的綠色,逃離城市、尋找天然氧吧,成為人們休閑的熱點。
淘——快樂“淘寶”
在休閑農業中,“淘”實現了農產品的直銷,使鄉村生產者與城市消費者直接對接,減少了中間銷售環節,生產者的利潤大幅度提高。而且,出游者大多都有購買體驗的需求。因此,如何打造類型豐富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商品,并讓游客快樂地把商品帶回家,也應該是園區經營者最關注的問題。
九個經營模式
休閑農業核心在與經營,經營到位,賺錢也是分分鐘的事情。休閑農業9大經營模式,僅供學習與參考。
1、連片開發模式
以政府投入為主建設基礎設施,帶動農民集中連片開發現代觀光農業。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礎設施,通過水、電、氣、路、衛生等基礎設施的配套和完善,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結合當地優勢開發各種農業休閑觀光項目,供城市居民到農業觀光園區參觀、休閑與娛樂。
該模式依托自然優美的鄉野風景、舒適怡人的清新氣候、獨特的地熱溫泉、環保生態的綠色空間,結合周圍的田園景觀和民俗文化,興建一些休閑、娛樂設施,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娛樂、餐飲、健身等服務。主要類型包括體閑度假村、體閑農莊、鄉村酒店。
該模式在全國各地尤為常見。如上海市郊區、北京市郊區、南京市郊區基本上都在采用該開發模式。
2、“農家樂”模式
“農家樂”模式是指農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產的農產品及周圍的田園風光、自然景觀,以低廉的價格吸引游客前來吃、住、玩、游、娛、購等旅游活動。主要類型有農業觀光農家樂、民俗文化農家樂、民居型農家樂、體閑娛樂農家樂、食宿接待農家樂、農事參與農家樂。如成都近郊郫縣友愛鎮農科村就是該經營模式的典型代表。該村原有農戶310戶,總人口650人,總耕地面積45hm2,在農業觀光旅游發展鼎盛時期,村旅游接待點共128個,年均接待游客量達50萬次以上,旅游年經營收入達2000余萬元。
目前“農家樂”模式主要提供餐飲服務,在浙江紹興縣,以娛樂(如垂釣)、農家特色餐為主的休閑農莊,占調查總數的41.3%。
3、農民與市民合作模式
在農民承包地合理流轉集中后,建立休閑農園,以“認種”方式讓城市居民委托農民代種或親自種植花草、蔬菜、果樹或經營家庭農藝,使消費者共同參與農業投資、生產、管理和營銷等各環節,與農民結成緊密聯結關系,體驗和參與農業經營和農事活動。
該模式最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的蘇州未來農林大世界,當時稱為“市民農園”,將土地分割為50m2一塊,向城市居民招租;后來在不同地區演變成多種類型的經營方式,如市民種植紀念樹、紀念林、市民租賃農舍經營農家樂等。根據2006年最新調查,在蘇州旺山休閑農莊,農戶將自家住宅的一樓租給城市人來經營餐飲農家樂,租金年收入能達到5萬元。
4、產業帶動模式
休閑農園首先生產特色農產品,形成自己的品牌。然后通過休閑農業這個平臺,吸引城市消費者來購買,從而拉動產業的發展。在這類園區,游客除了餐飲旅游,還帶回土特產品。
如浙江稽東鎮的山娃子農莊,100元門票,除50元中餐費,游客在離開農莊時還可帶回價值50元的一只土雞和特色高山蔬菜。園區經營者在該基礎上,注冊自己的品牌,在自己的種養基地自種蔬菜,自養家禽,并在城里設定銷點,或與一些企事業單位掛鉤,直銷時鮮產品。該模式深受城市民的歡迎。在浙江紹興縣的調查中,采用該模式的園區占總數的37%。
5、村鎮旅游模式
許多地區在建設新農村的新形勢下,將休閑農業開發與小城鎮建設結合在一起。以古村鎮宅院建筑和新農村格局為旅游吸引物,開發觀光旅游。主要類型有占民居和占宅院型、民族村寨型、占鎮建筑型、新村風貌型。
如濟南市先后重點建設了l3處中心鎮和30個重點鎮,充分利用小城鎮周圍的風景名勝和人文景觀,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其中歷城區仲宮鎮、柳埠鎮等一批近郊小城鎮,已成為城市居民觀光、娛樂、度假的休閑農業基地。
又如南京市金桂園農莊開發公司,也正在南京郊區橋林鎮結合新農村建設而發展休閑農業。他們試圖先將農村居民遷移到集中居住點,以提高農民生活品質和衛生條件,然后利用空出的宅基地開發休閑農莊和庭園經濟,發展休閑農業。
6、休閑農場或觀光農園模式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已不滿足于簡單的逛公園休閑方式,而是尋求一些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生活方式。利用節假日到郊區去體驗現代農業的風貌、參與農業勞作和進行垂釣、休閑娛樂等現實需求,對農業觀光和休閑的社會需求日益上升,使我國眾多農業科技園區由單一的生產示范功能,逐漸轉變為兼有休閑和觀光等多項功能的農業園區。
主要類型有田園農業型、園林觀光型、農業科技型、務農體驗型。如北戴河“集發農業觀光園”、北京“朝來農藝園”、上海“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蘇州“未來園林大世界”、珠海農科中心示范基地等,也都吸收了國外休閑農場或觀光農園的很多經驗和設計理念。
7、科普教育模式
利用農業觀光園、農業科技生態園、農業產品展覽館、農業博覽園或博物館,為游客提供了解農業歷史、學習農業技術、增長農業知識的教育活動。農業園主要類型有農業科技教育基地、觀光體閑教育、少兒教育農業基地、農業博覽園。如農業科技園區作為聯結科教單位科研成果與生產實際的重要紐帶,為農業科技成果的展示和產業孵化提供了實現的舞臺。
目前我國的一些大學或科教單位建立的農業高新技術園區,與國外的農業科技園區模式極為相似,園區的建立為科教單位和入園企業科技產業的“孵化”和“后熟”,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平臺,大大促進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輻射推廣。
8、民俗風情旅游模式
民俗風情旅游模式即以農村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農耕文化、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開發農耕展示、民間技藝、時令民俗、節慶活動、民間歌舞等休閑旅游活動,增加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主要類型有農耕文化型、民俗文化型、鄉土文化型、民族文化型。
9、休閑度假或田園綜合體模式
隨著鄉村休閑農業的發展,旅游化步伐的加快,鄉村旅游產品也整經歷著有“觀光”到“休閑”的發展,由觀光型向體驗型轉變。可選擇的類型有:山水田園型、生態養生型、務農參與型(牧場/農場)、農業觀光型(現代農業園區)、節目主導型等。
四個盈利點
投資最重要的就是盈利,找到休閑農業引爆點,打造一本萬利的盈利模式,才能持續盈利賺錢!那休閑農業的盈利點有哪些?下面就讓農業君為大家說說。
1、親子文化
親子農業是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進行延伸開發的,具有引導城市家庭體驗鄉村氛圍和田園生活的功能。發展親子農業旅游必須真真實實將農業生產經營好,如果將農業生產表演化,那就勢必失去鄉村旅游的原汁原味,削弱鄉村旅游對外來游人的應有魅力。
2、養生健康文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的惡化,以及人們生活消費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將精力投入到自身的健康上,養生便成了一種時尚的追求。因而,很多企業家逐漸將目光轉向鄉村,將康體養生帶入田園,賦予休閑農業新的功能,開拓休閑農業發展的新途徑,于是,休閑農業養生開始出現在人們視線。
3、養老文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為家庭為兒女操勞一輩子的老人們,是時候該享受了。休閑農業的目標人群不能只鎖定年輕人,年輕人有工作,也僅僅在節假日才會有時間去休閑,而老年人卻是隨時可以的。給休閑農業加入養老元素,將是休閑農業的又一條新途徑。
4、鄉愁
當前休閑農業的火熱發展,正是城市人尋覓鄉愁的一個表現。因此,作為目前在鄉村日漸流行起來的新興產業,休閑農莊發展必須堅持以“以人為本、以游客情懷歸宿”為出發點,讓游客在鄉村中找到記憶,從而真切體會到鄉土文化的歸宿感。
休閑農業已經成為下一個農業金礦!雖然,挖金子人的心態各不一樣,但那些玩一票就走的人永遠余財富無緣。
休閑農業作為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體,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傳承中華農耕文明、建設美麗鄉村、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方便城鄉居民品味農耕文化、樂享田園生活、體驗休閑勞作、感知民俗風情,農業部向社會推介一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和景點,城鄉居民出行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樂享吃、住、行、游、購、學、觀、教、娛的高品質體驗。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搜狐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