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養豬業震動的新聞是什么,肯定是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的表態,可是讓我們養豬人出了一口惡氣。
馬司長的表述如下:如果簡單的關停養殖場、禁養限養,它不是發展,那是不發展。如果每個鄉、每個縣都這么想、都這么做,后果是什么?后果就是沒有臭、沒有污染,但也沒有肉吃了。這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不能簡單一關了之。
而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葉貞琴表示:為了解決我國畜禽糞污處理利用水平較低的問題,全面打響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攻堅戰。今年中央財政擬安排專門資金,采取以獎代補方式,聚焦畜牧大縣和規模養殖場,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統籌現有各種項目,重點支持畜禽糞污處理和利用設施建設;聚焦規模養殖場戶,建設全國性的畜禽規模養殖場信息直聯直報平臺,實現精準支持、精準管理、精準服務;成立國家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科技創新聯盟,總結提煉有效模式,指導地方和規模養殖場科學治理畜禽糞污。通過這一行動的實施,使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到2020年基本解決大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問題。
以上的表達,總算讓我們看清楚了中央的政策方針,地方政府也有了最具有指導性的工作方向,過去為了完成環保的任務,地方政府更多的是用拆的方式控制養豬場的排污問題,但也造成另外一個問題,要么讓老百姓吃高價肉,要么增加進口,讓國外控制我們老百姓吃肉的權利。
從根本上來講,豬場的環保問題是要解決,但解決的方式不經過思考用一刀切的方式,對農民、農業、農村都是一種傷害。環保問題的解決需要多方機制的協調,作為地方政府可以廣開言論,讓養豬人多發言,多想辦法,既要與我們的養豬戶講政策,也要養殖戶為政府想辦法,上達政策,下達民意。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養豬巴巴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