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業廳巡視員講解功能性農產品#
山西省農業廳副巡視員趙安澤講解了什么是功能性農產品。
他說,功能性農產品是指具有營養功能、感覺功能和調節生理活動功能的食品。它的范圍包括:增強人體體質的食品;防止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便秘和腫瘤等)的食品;恢復健康(控制膽固醇、防止血小板凝集、調節造血功能等)的食品;調節身體節律(神經中樞、神經末梢、攝取與吸收功能等)的食品和延緩衰老的食品,它應具有三個基本屬性,即食物的基本屬性,也就是有營養還要保證安全;修飾屬性,也就是具備色、香、味,能使人產生食欲;功能屬性,也就是對機體的生理機能有一定的良好調節作用。功能屬性是一般食品所不具備的特性,而功能農產品和功能食品正是這三個屬性的完美體現和科學結合。
根據食用對象的不同,功能農產品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日常功能性食用品,或稱為日常保健用食用品。它是根據各種不同的健康消費群,諸如嬰兒、老年人和學生等的生理特點與營養需求而設計的,旨在促進生長發育或維持活力與精力,強調其成分能充分顯示身體防御功能和調節生理節律的工程化食用品。
另一類是特種功能性食品,或稱為特定保健用食品。它著眼于某些特殊消費群,如糖尿病患者、腫瘤患者、心臟病患者、便秘患者和肥癥者等的特殊身體狀況,強調食品在預防疾病和促進康復方面的調節功能,以解決所面臨的“健康與醫療”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添加非食品原料或非食品成分(如各種中草藥和藥效成分)而生產的食品,不屬于功能性食品范疇。(三晉都市報)
#小崗村再探“三農”新路,建4300畝高標準示范田#
39年后,大包干發源地——小崗村正在進行4300畝高標準示范田的探索。田相通,路成網,旱能灌,澇能排……這是小崗村4300畝高標準示范田如今的風光。
曾經“大包干”帶頭人之一的嚴金昌說,“當年我們搞‘大包干’,是為了吃飽飯,現在通過土地流轉建立示范田是為了邁入‘富裕門’。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深化農業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價值。土地流轉起來了,小塊田變成了大塊田,機械化、觀光農業、綠色農業、“互聯網+”一起上馬。同樣是種地,產品的附加值高低有別,農民們得實惠,這就是引導和示范。”(合肥在線)
#溫鐵軍呼吁“市民下鄉”和“農民進城”#
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主任、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溫鐵軍提出,
“農業供給側改革是必然趨勢。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了綠色生產方式。適應這一生產方式的變革,就是要引導市民下鄉,農業進城。即既要引導農民在城鎮創業,有余錢的市民到農村創業,又要引導農業進城。
“農業不必一定是農民搞,市民也可以搞農業;城市不排斥農業,也應該有都市農業,既是景觀也是生態。”他強調。同時,他援引中國社科院的一份報告分析表示,最近十年中國中產階級的人群將從1.3億人達到5.3億人左右。這部分中產階級,將成為中國市民下鄉與農業進城的中堅力量。(湖北日報)
#貸款:國元網金“三農-保單貸”產品上線#
為了彌補農村金融服務短缺的情況,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聚焦農業領域,支持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出了鼓勵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
作為國資平臺,國元網金始終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以發展普惠金融為己任,此次通過與國元保險的深入合作,整合集團內部優勢資源,推出“三農-保單貸”項目,為符合申請條件有貸款需求的涉農客戶提供無抵押、低息、便捷的生產經營貸款。(鳳凰安徽)
#西藏:“科技下鄉”助力三農發展#
1996年以來,西藏科技部門連續22年組織開展“科技下鄉”集中服務活動。西藏自治區科技廳廳長赤列旺杰說,“科技集中服務支撐了西藏地區特色農牧業發展,以此支撐了科技精準扶貧。希望能夠通過專家的針對性服務,推動科技科普在偏遠地區的應用和推廣,為偏遠地區群眾送去科技供給,起到富民興邊的作用。”
據了解,2016年通過專家科技支持的青稞新品種“藏青2000” ,為自治區新增經濟效益2.25億元,蔬菜品種科研攻關累計在全區30多個縣示范推廣6萬畝蔬菜新品種,新增產值近1億元。此外,多種科技項目輻射帶動超過800戶貧困戶,3500余人增收致富。(新華社)
#12316已成為服務“三農”的新型載體#
近十年來,全國農業系統公益性服務專用號碼12316由原農業系統的一項單純技術工作轉型為配置資源、服務“三農”的新型載體,在“三農”公共服務實踐中實現了發展與創新。
通過互聯網思維和現代信息技術的進一步深度應用,12316的公共服務將實現全媒體云服務平臺、交互式電子商務、智慧農業服務入口、新農民創業創新孵化器、
“三農”分享經濟服務引擎等一批具有開創性的業務模式。(農民日報)
#兩種常見的有機肥堆肥工藝,變廢為寶#
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有機肥堆肥工藝分為兩種:
一是槽式翻堆機堆肥工藝:先將畜禽糞便預處理,將墊料如鋸末、稻殼、菌種與其充分混合,然后在發酵槽中通過槽式翻堆機來回翻堆攪拌,使其中的水分得以蒸發,一般情況下堆肥20d就能完全腐熟。
二是豬糞堆包發酵工藝:將豬舍豬糞進行固液分離后,糞渣、干清糞及菌種進行混合,一般固液分離機分離后的糞渣含水量在50%到60%,然后將混合物料裝入編制袋中,排放在大棚式堆包發酵室的包架上,用引風機排除大棚中的濕氣,通過調節溫度、濕度,加速有機肥的形成,一般25d生產成初級有機肥。
這兩種工藝,具有成肥周期短、生產效率高,自動化操作簡單方便、有機肥成肥品質好的特點,能將養豬場豬糞變廢為寶,而且能達到一定的利益。(張家界新聞)
# 青島:農產品品牌價值達100億元以上#
“美麗青島、品牌農業”已成為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截至目前,全市“三品一標”農產品887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達到48個,居副省級城市首位。根據《關于加快發展品牌農業的實施意見》,到2020年,全市品牌農業要實現“五個一”目標,即“三品一標”總量超過1000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超過100個,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超過100個,培育農產品電商品牌100個,農產品品牌價值達到100億元以上。(大眾網)
#雞蛋B2B電商“蛋e網”在新四板掛牌 #
從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獲悉,中國首家雞蛋B2B電商交易平臺“蛋e網”于當日在新四板成功掛牌,公司簡稱“中農志遠”,交易代碼:100022。據了解,蛋e網由北農大集團投資,是國內首家蛋雞全產業鏈電商平臺。
目前,平臺擁有蛋品加工場、超市、蛋商和規模養殖場用戶兩萬多個,日交易額超過100萬元,有效改變蛋雞產業供求矛盾及信息不對稱的現狀。2016年,蛋e網分別與中國郵儲銀行、中國太平洋財險合作研發推出了小額貸款產品和國內首個互聯網蛋雞養殖保險產品,并為產品提供了互聯網解決方案,目前蛋雞養殖保險已覆蓋約1500萬蛋雞,小額貸款產品貸款余額已超過5000萬元。(農產品期貨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農業行業觀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