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村電子商務迅速爆發,眾多電商平臺紛紛將觸角深入到“村”中。不過在這一現象背后,“農產品上行”卻成為難題,老百姓通過電商平臺買的遠比賣的多。難題究竟在哪里?有什么解決之道?在1日舉行的溯源中國·河北公共服務云平臺的上線儀式上,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秘書長李建華給出了答案。
“農產品網絡銷售難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網站銷售以次充好,非原產地冒充原產地的行為屢見不鮮。”李建華表示,在很多地區,農產品的網絡銷售各自為政、零散經營,長此以往產品的信譽度會降低,用戶對產品的消費也會下降。而產品一旦出現問題,會對地方產業形成毀滅性打擊。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只有把農產品轉化為標準化的商品,才能大規模占領市場。”李建華認為,品牌化與標準化相輔相成,一個區域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還要培養品牌化的產品,比如五常大米、煙臺蘋果、贛南臍橙,以實現錯位化競爭。他建議,地方政府可以推出“一縣一優品”,并且發展具有本地品牌的龍頭企業。
“農產品沒有好的質量,一切都是白說。縣域農產品實現標準化與品牌化的核心是溯源體系的建設。”李建華表示,傳統的質量管理模式已經無法實現平臺質量管控的需求,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食品溯源平臺,讓生產、流通和銷售的各個環節透明化,解決消費者維權難、退貨難、產品責任追溯難等問題,正成為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新舉措。
李建華對溯源中國·河北公共服務云平臺給予了高度肯定。他認為,河北省此次牽手新華網建設追溯標準體系,將實現對農產品質量的無死角追溯,有助于提升河北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網12月3日(記者/夏振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