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推進重大植物疫情持續治理

[ 作者:農民日報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9-14 錄入:吳玲香 ]

像動物疫情、人類疫病防控一樣,農作物重大病蟲疫情防控同樣重要。他們都是跨區域傳播危害、農民一家一戶難以應對,需要政府統一組織防控,屬于社會公共服務。農業部高度重視植物疫情防控,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和“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健全檢疫管理制度,加強疫情監測阻截,強化疫情聯防聯控,嚴格檢疫執法監管。在各級農業部門共同努力下,發現了一批新傳入或新發生的重大植物疫情,鏟除了一批新發或零星突發的重大植物疫情,阻截了一批重大植物疫情傳播擴散,控制了一批重大植物疫情發生危害,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9月份為2016年全國農業植物檢疫宣傳月,本期聚焦部分省份阻截重大植物疫情的經驗和做法,為各地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參考。

——編者

黑龍江省:疫情阻截帶作用顯著

“十二五”期間,黑龍江省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扎實推進。特別是2014~2015年及時、準確發現馬鈴薯甲蟲疫情,充分顯示疫情阻截帶建設的良好效果和重要意義。

黑龍江省的疫情監測點均設在國境線、省界線、交通樞紐及疫源地鄉鎮,監測人員按照縣、鄉、重點村各1人配備。各監測點以點帶面、點片相連,140個監測點聯網成片覆蓋全省重點區域,形成一張阻截疫情的大網。在部分監測點試點配備了具備拍照、定位、上傳數據功能的手持式調查儀,探索疫情“早發現、早上報”的新方法。

黑龍江省十分重視對監測人員的培訓、輪訓工作。除每年利用植保工作年會開展省級培訓工作外,還在疫情監測、防控的關鍵時期,派專人到承擔阻截帶任務的地區舉辦不定期監測培訓班及防控現場會,重點培訓鄉村植保員、種植大戶、科技示范戶,使其切實了解疫情識別、防控的最新知識,為疫情阻截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近幾年,黑龍江省各級植物檢疫機構每年舉辦疫情監測培訓班近20期,培訓人員超過2000人。

一直以來,如何發動群眾參與到疫情阻截工作中來是黑龍江省植物檢疫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為此,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結合全國植物檢疫宣傳月(周)活動,通過各種媒體宣傳播發植物檢疫宣傳知識,推動全社會參與到疫情防控阻截中來。

在疫情監測、防控關鍵時期,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派專人分赴各疫情重點監測區進行督導。各級植物檢疫機構通過疫情調查、科技大集、農民培訓班等活動向農民發放宣傳資料,僅20142015年就發放宣傳單、宣傳折頁等資料20萬多份。

目前,黑龍江省140個國家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監測點正常運轉,年平均監測面積超過133萬公頃,年平均出動監測人員超過1.5萬人次。2014年,第一時間發現馬鈴薯甲蟲疫情,切實做到了疫情的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及時撲滅。

福建省:有序做好重大疫情監測

福建省是全國國外引種量較大的省份之一,又是花、茶、果、蔬的調運大省,每年承擔了大量的引種檢疫監測、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工作。近年來,紅火蟻、稻水象甲、扶桑綿粉蚧等重大檢疫性有害生物在福建發生危害,嚴重影響到農業生產安全。

找準阻截監測對象。阻截監測工作聚焦口岸經常截獲的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以及其他具有較高風險的潛在檢疫性有害生物;周邊省份或是本省已局部發生的重大植物疫情,特別是柑橘黃龍病、瓜類果斑病、黃瓜綠斑駁病毒病、番茄潰瘍病、香蕉枯萎病4號小種、大豆疫病、紅火蟻、稻水象甲、扶桑綿粉蚧等。

構建疫情監測網絡。針對監測對象,福建全省先后設立了200個重大疫情監測點,重點布局在機場、港口的道路兩旁,鐵路、公路樞紐及沿線,國外引進農產品集散地,農產品貿易市場、加工場所,主要農作物生產區,優勢農作物生產地及境外引進農作物種苗集中種植區。監測點覆蓋全省,建立了有效的疫情監測預警網絡。

實施科學分類監測。根據不同監測對象,采取疫情信息動態收集及分析、定點定期田間調查與普查、燈光誘捕、昆蟲性誘等方法。對已發生的重大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主要是監測其疫情發生動態、危害情況、擴散蔓延范圍;對潛在的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主要是監測其在主要寄主植物生長期內的發生情況。通過疫情監測,確保能在外來有害生物傳入的第一時間發現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撲滅。

通過開展重大植物疫情監測預警,做到及時監測、及時報告、及時預警,有效阻截境外與周邊地區檢疫性有害生物傳入,控制重大植物疫情蔓延危害,查清了紅火蟻、稻水象甲、柑橘黃龍病等重大疫情的發生分布、危害程度以及在福建省的發生特點,為全省農業植物有害生物監測預警提供了準確數據。

河南省:創新植物檢疫監管舉措

近年來,河南省植保植檢站緊緊圍繞全省植物檢疫工作重點,堅持法制宣傳教育與執法實踐相結合,堅持監管與服務并重,深入開展植物檢疫法制宣傳教育,落實植物檢疫備案制度和農作物種子檢疫證明編號制度,嚴厲打擊違法調運行為。

建立植物檢疫備案制度。按照《河南省農業植物檢疫備案辦法》的要求,在本省區域內從事生產、加工、經營種子和苗木等繁殖材料以及其他應施檢疫的植物、植物產品的單位或個人,均應向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植物檢疫機構備案。各備案單位確立一名植物檢疫報檢員,按月報送《調入、調出種苗及其他應檢植物、植物產品情況明細表》,辦理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國外引種檢疫審批等事項。

抓好重點監管企業。重點監管企業一般都是當地種子苗木生產經營大戶,其調運量占當地調運份額較大,管理好這些企業,就基本掌握了本省大部分種子的流向,可有效避免逃檢漏檢的發生。河南省各級植物檢疫機構重點針對這些企業健全備案檔案、完善報檢程序、提供上門服務等。2014年以來全省列入重點監管的企業共有341個。所有重點監管企業報檢情況良好,據統計,重點監管企業種子苗木省間調運量占全省的48.7%;省內調運量占全省的74.4%

探索植物檢疫證明編號制度。河南省2004年開始對本省轄區內生產的小麥種子實行檢疫證明編號制度。其核心是植物檢疫證明編號和植物檢疫標示的聯合使用。標示的使用有效降低了植物檢疫執法人員市場監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種子商戶遵守有關植物檢疫法律法規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效減少了違法調運和違法銷售案件的發生,極大地方便了農民和種植戶選購合格種子,使植物檢疫證明標示成為合格種子的重要信譽標志之一,目前全省年均發放檢疫標識4660多萬枚。

廣西壯族自治區:突出柑橘黃龍病綜合治理

柑橘黃龍病由于其危害重、防治難度大,一直是檢疫控制的重點和難點。近年來,廣西建立了一套科學、高效、實用的柑橘黃龍病綜合防治技術體系,使柑橘黃龍病病株率從2005年的6.45%逐年穩步下降,2011~2014年病株率保持在1%以內。

全區植保系統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創新統防統治模式,推行“三個一聯動”(1民約+1合作社+1機防隊)。

鼓勵制定村規民約,引導村民自治。將黃龍病防治內容納入村規民約,鼓勵村民互相監督。在清除病樹時,在充分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的基礎上,由各村委會給種植戶發出《清除病樹通知書》和《柑橘黃龍病綜合治理果農意見表》,讓果農簽收,并限期在一定時間內挖除自家果園的所有病樹,有效解決了染病植株挖除的難題。

提倡成立柑橘專業合作社,實現黃龍病群防群治。鼓勵各鄉成立村級水果專業合作社,保護社員共同利益,柑橘合作社實行黃龍病防治“六統一”。即由合作社統一進行防治技術培訓,統一聯系購藥,統一籌集藥款,統一分發,動員社員統一時間、統一用藥。同時在用藥防治柑橘木虱過程中,合作社還成立督查組,逐戶逐塊田進行登記,嚴防遺漏,切實改善了疫情協同防控的難題。

指導建立專業機防隊,規范開展柑橘木虱防治。推行以專業應急防控隊與果農聯防相結合的方式。由各縣農業主管部門出資組建黃龍病應急防控專業隊,依據柑橘木虱預測預報,組織開展木虱防治工作。果農只需出資購買防治農藥,提前預約,就能獲得規范、科學的防治服務,有力提升了疫情防控技術水平。特別對部分外出務工的失管果園,由政府部門統一出資,專業機防隊定期統一噴藥防治,有效鏟除了木虱繁育的溫床。目前全區共成立專業防控隊251個,這些專業防控隊不僅深受果農歡迎,而且部分機防隊已能自負盈虧,真正成為民間綠色衛士。

四川省:對疫情進行分類治理

針對近年四川省植物疫情多發、重大疫情時有發生的情況,學習借鑒各省經驗,結合新形勢下植物檢疫工作要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開展分類治理,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針對零星發生及新發生零星疫情采取鏟除措施。對新發生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和番茄潰瘍病零星疫情,在疫情確認后,迅速啟動不同級別的應急響應,徹底鏟除田間疫情。同時開展疫情傳入渠道和流向調查,加大對寄主作物種子、種苗和育苗基地的檢疫監管,通過連續3年的強力處置和監測調查,這兩種病害均得到根除。

針對難以鏟除的重大疫情采取強力防控措施。對近年新傳入四川的稻水象甲重大疫情,主要以控制其蔓延危害為目標,堅持“狠治越冬代成蟲,兼治第一代幼蟲,挑治第一代成蟲”和“統防統治,群防群控”的防治策略,重點抓住秧田期、移栽本田初期越冬代成蟲防控關鍵環節,開展綜合防控。對2015年本省新發生的四紋豆象疫情,以豆類批發商、加工廠為調查重點,及時對染疫的倉庫及庫內貨物進行查封,責令貨主限期進行滅蟲處理,及時進行查驗并持續開展跟蹤調查。

針對難以鏟除的老病區采取綜合防控措施。對柑橘潰瘍病老病區采取砍除、銷毀。葉片發病率30%以上的病樹,發現病枝、病葉立即進行修剪并集中銷毀,在新梢葉片展開時噴藥保護,及時抹除夏梢、秋梢,并在冬季清園。對內生集壺菌則主要推廣使用抗病脫毒馬鈴薯種薯,不僅可根除病害,還可提高馬鈴薯產量和品質。

在具有產業優勢的未發生區開展非疫區建設試點。安岳縣是全國最大的檸檬產業基地和出口基地,為了保護產業可持續發展,開展了柑橘非疫區建設試點,積極探索與國際接軌的通行做法。截至目前,已建成柑橘非疫區1.1萬公頃,占全縣檸檬面積39.6%。初步建成了滿足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標準要求的柑橘非疫區有害生物監測體系。

貴州省:形式多樣開展執法行動

貴州省根據季節、種植作物區域和檢疫性有害生物發生分布等實際,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重點突出的植物檢疫專項行政執法活動。

面對社會高速發展、交通立體化、物流多元化、人員物資交流頻繁、植物檢疫執法監管難度大的壓力,加之受植物檢疫人員、資金、設備、技術條件及法規等限制,貴州省植物檢疫執法監管主要圍繞生產源頭和銷售終端兩個環節開展工作。抓源頭。主要是強化產地檢疫。通過建立一戶一檔,加強對外來親本種苗的監管和復檢,定期開展檢查和田間巡查,實現對種苗繁育基地、制種基地、種薯基地等的監管,防止疫情傳出。堵終端。主要是加強市場監督檢查。通過定期巡查與不定期抽查檢驗等方式,加強對種子批發商、種子經營門店、苗木市場、花卉市場等的監管。防止疫情傳入。

貴州省植物檢疫行政執法檢查主要采取自查、聯合檢查和專項檢查3種方式。在關鍵時期,省植保站組織力量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檢查,市(州)級植物檢疫機構組織開展聯合檢查,形成高壓態勢和良好的執法氛圍,彌補縣級植物檢疫機構人員不足,防止地方保護。縣級植物檢疫機構主要以自查為主。貴州省常年在3~4月組織開展“兩雜”種子調運檢疫專項執法檢查,在7~8月組織種苗繁育基地產地檢疫專項執法檢查,在12月至次年1月組織開展花卉市場、苗圃基地專項檢查。據統計,2011年至今,全省查處檢疫違規案件284件,其中:簡易案件31起,一般案件253起。銷毀苗木49.25萬株,農產品62.65萬公斤,結案率100%

在檢查中,貴州省實行內外兼查。外查針對企業、經銷商,主要檢查是否按規定辦理植物檢疫相關手續、是否存在違反植物檢疫相關法規的行為。內查針對植物檢疫機構,主要檢查是否按照植物檢疫相關規定規范辦理植物檢疫行政許可、是否按規定查處違法案件、案件辦理流程是否規范、案卷制作是否規范等。

陜西省:嚴格果企各環節監管

近幾年,陜西省各地繼續堅持“政府抓總、部門協作、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創新機制,優化措施,提升防控效能。

實施系統監測。各蘋果主產縣區農業部門和植保機構按照省蘋果蠹蛾疫情阻截防控技術方案要求,每年從4月上旬至9月底,設置蘋果蠹蛾疫情監測點,懸掛監測誘捕器、安裝殺蟲燈,對高風險區域實行分區、分類重點監測。按照監測調查規范,對蘋果蠹蛾進行嚴密監測,隨時掌握疫情發生動態。

開展公路阻截。每年815日至1115日,在陜甘、陜寧、陜蒙主要高速干線分界處設立蘋果蠹蛾臨時公路檢查站,由公安、交通、農業三個部門聯合,抽調人員超過200名,開展疫情阻截。針對公路檢查工作的突出問題,2014年農業、交通、公安部門聯合發文,再次明確落實責任。長武、富縣、陳倉等9個縣(區)設立的12個公路檢查站,嚴格按照蘋果蠹蛾公路阻截工作流程,認真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各檢查站執法人員克服困難,嚴防死守,嚴防風險果品車輛進入。

嚴格果企監管。發布《果汁加工企業檢疫監管工作程序》,規范工作流程、工作程序,要求有關縣區植保站督促果汁加工企業建立原料果溯源制度、風險果報告制度、廢棄物處置制度、企業整改落實制度、承諾制度等“五項制度”,并上墻公示。在原料果收購加工期間,植物檢疫人員進駐果汁加工企業,對原料果收購、原料果加工、風險果處置、包裝物處置、廢水廢料處置5個關鍵環節進行檢疫監管。同時,要求各果汁企業在停產期間,對洗果池、收果臺及果汁廠周圍1km范圍內的區域進行藥劑預防,對輸果管道進行藥劑熏蒸,在洗果池上方覆蓋防蟲網,嚴防越冬代成蟲散逸到果園。建立果汁加工企業違法檔案,將企業違法情況反饋給有關管理部門,作為政府扶持政策、龍頭企業認證、證照審驗的依據。

甘肅省:全力保障果品生產安全

近年來,甘肅省蘋果蠹蛾防控工作開展了疫情全面普查監測、公路及產地檢疫檢查、新發疫情撲滅和“百日防控行動”等工作,有效控制了蘋果蠹蛾的發生危害,保障了全省果品產業生產安全。

開展“百日防控行動”,加大防控力度。自2007年以來,甘肅省每年從省長備用金中拿出500萬元支持防控工作,目前已累計投入近4000萬元。連續9年在發生區組織開展“百日防控行動”,省財政統一采購農藥和器械,各地每年組建超過1000個專業機防隊,出動人員約4萬人次,組織開展45次“拉網式”統防統治。另外,對疫情發生嚴重的果樹進行砍伐,將摘除的蟲蛀果進行挖坑深埋和消毒處理。

加強疫情阻截,防止疫情傳播擴散。為了有效遏制蘋果蠹蛾疫情的蔓延勢頭,分別在瓜州縣柳園鎮、敦煌市七里鎮等高速公路匝道口設立了10個臨時植物檢疫檢查站,每年9月初至次年3月底,對運輸果品和苗木的過往車輛進行檢查。民樂、山丹等地檢查站海拔較高,檢疫員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堅守崗位,嚴格檢疫檢查。近年來,各檢查站已累計檢查果品運輸車輛1.6萬輛,查處未經檢疫私自調運果品車輛615輛(次),對違法、違規調運果品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

建立了防控撲滅示范區。2011年省植保植檢站在張掖、酒泉等市、縣(區)建立了8個防控撲滅示范區,在常規防治措施的基礎上,增加了早春防治、生物防治、迷向防治等新技術。特別是早春防治,在41日前果樹剛發芽、越冬幼蟲復蘇未羽化時,用辛硫磷、毒死蜱等農藥對樹干全方位噴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該措施已在河西示范區廣泛應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根據2014年普查結果,各示范區蛀果率均在0.1%以下,為探索徹底撲滅疫情途徑奠定了良好基礎。

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重視加強一線檢疫

新疆圍繞著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的中心任務,構建了堅實可靠的防御屏障,把檢疫性有害生物入侵、傳播的危險控制到最低程度。

20156月,伊犁州新源縣發生我國首例進境檢疫性有害生物甜菜孢囊線蟲。疫情發生后,自治區第一時間啟動重大疫情應急預案,組織實施疫情封鎖與撲滅控制,力爭根除新發疫情。及時成立了“自治區甜菜孢囊線蟲疫情專項防控工作小組”,以自治區人民政府名義及時向伊犁州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立即開展甜菜孢囊線蟲應急處置工作的緊急通知》。自治區先后5次召集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迅速組織制定了《自治區甜菜孢囊線蟲疫情應急處置總體方案》,并以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給各地各部門執行。組成工作組6次赴伊犁調查疫情,指導州、縣兩級政府,落實各項應急防控任務。迅速舉辦了甜菜孢囊線蟲檢驗檢測培訓班,并部署疆內所有甜菜產區開展拉網式普查行動,摸清了疫情發生程度和分布范圍。全面開展秋季疫情防控工作,確定了甜菜收儲加工環節的疫情處置措施,特別是污水系統處理、采收農機具調配與消毒、疫情發生區牲畜管制措施、土壤消毒與采收殘留物處理工作。

在推進重大疫情阻截帶建設上,轉變服務觀念,加強一線檢疫。狠抓產地檢疫。近年來全區統一實施產地檢疫防偽標識,從生產源頭加強監管力度,規范種子銷售行為。2015年下發“植物產地檢疫”標簽1600萬張,產地檢疫面積8萬公頃,檢查單位、個體經營戶上千家。強化調運檢疫。依托53個地縣級檢疫機構和星星峽植物檢疫檢查站,加強農產品的調運檢疫監管工作,2015年全區調運應檢植物及植物產品11197批次,52.5萬噸。全區植物檢疫管理系統簽證覆蓋率達80%以上。做實引種苗審批。在不同種植區域同時開展多點監測,做到每批次引進種苗都有疫情監測和監測結果,年均審批、審核多個國家引進的谷物類和經濟類作物種子、苗木100批次以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6091203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在线插放免费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 最新在线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一区 | 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