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新型城鎮化建設:警惕產業空心化

[ 作者:魯元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9-07 錄入:吳玲香 ]

■ 在城市數量和城市面積擴張的同時,“鬼城”也呈現蔓延之勢

■ 新型城鎮化不能只是造城,要避免形成沒有產業支撐的“空城”,就必須通過集聚產業來集聚人口

■ 從農民工流向看,70%流向了地級以上城市,流入縣級以下小城鎮的不足10%

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克里斯說,21世紀將有兩件大事,那就是美國的高科技和中國的城鎮化。

據粗略統計,當前世界上人口超過50萬的城市,中國占了四分之一。2015,中國城鎮化率已達56.1%,5年之后的2020,中國城鎮化率將超過60%,城鎮常住人口將從目前的7.7億增至8.5億人以上?!笆濉眲倓傞_局,各地推進新型城鎮化的規劃藍圖鋪開,如何實現高質量的、人的城鎮化,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鬼城”背后的產業空心化之困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1978年到2014,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由1.7億人增加到7.5億人,城鎮化率年均提高約1個百分點。城市數量由193個增加到653個。

在城市數量和城市面積迅猛擴張的同時,“鬼城”“空城”也在部分地方呈現蔓延之勢。有學者根據成因將“鬼城”分為衰落型“鬼城”、規劃型“鬼城”等類型。規劃型“鬼城”又分為規劃超前型“鬼城”、規劃滯后型“鬼城”和房地產型“鬼城”。這背后與過度追逐房地產利益,違背城市化規律有著密切聯系。

2015,標準排名研究院第二次推出“鬼城”指數排行榜,往年榜位靠前的拉薩、三亞、鄂爾多斯等城市位次有所下降;而曾經榜上的惠州、中山、義烏、寧波、合肥等城市因外來人口增多,則排除了“鬼城”的可能性。因為統計口徑擴大至所有縣級城市,新疆、內蒙古新增部分上榜城市。

據了解,評價標準通常以城區人口與建成區面積的占比來計算一個城市成為“鬼城”或“空城”的可能性。比如,一個城市的建成區面積為100平方公里,按照占用地標準,城區人口應該為100萬人,如果目前該城區低于50萬人,就可能淪為“鬼城”“空城”。

目前,各地陸續公布“十三五”城鎮化率的目標——江蘇73%,廣東60%,山東65%。然而,數字上的城鎮化率只是一個方面,如何加快“產城融合”步伐,真正用產業吸引人、留住人,才是新型城鎮化的關鍵。在實踐層面,國外發達國家提供了有益經驗——德國魯爾區、法國洛林區等通過資源開發促進城市再繁榮;享有“會展之都”美譽的德國漢諾威在制定經濟發展戰略和城市戰略規劃時,依托自身和周邊城市的產業集群聯動;美國洛杉磯則是搭乘高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實現彎道超車,僅僅利用十年時間便成功晉級為美國西部的高科技產業和研發中心。

“產城融合”亟待科學規劃的加快跟進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上海陸域開發強度已達到46%,這遠遠超過了紐約、東京等國際大都市。“攤大餅”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上海去年首次提出規劃建設用地總量要實現“負增長”,并打出一套土地新政“組合拳”,開啟城市“逆生長”階段。

據了解,2014年住建部和國土資源部確定北京、上海、廣州、沈陽等14個城市開展劃定城市開發邊界首批試點工作。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司長董祚繼透露,14個城市開發邊界劃定工作初步取得成效的情況下,爭取全國600多個城市都能劃定開發邊界。

世界上較早運用“開發邊界”進行城市管理的城市是美國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從1990年至今,通過劃定開發邊界,波特蘭市人口增長將近一半,而城市用地面積僅增長2%。

新型城鎮化,對于特大城市,需要改變過去“攤大餅”式的發展路徑,走出一條內涵式發展道路,破解日益凸顯的“城市病”;對于二、三線城市,則需要“產城融合”的加快發展,要用科學的用人機制吸引人、留住人。今后一個時期,中國將著力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如何通過產業發展集聚人才,并形成城市持續發展的動力,需要進一步加快改革步伐。

在專家們看來,新型城鎮化不能只是“造城”,要避免形成沒有產業支撐的“空城”“睡城”,就必須用“產城融合”的理念引領新型城鎮化,只有產業先行,通過集聚產業來集聚人口,推動城市綜合功能提升,才能真正實現人的城鎮化。首要的,就要體現在城市規劃上。尤其在新的區域發展中,城市里要有社區,產業發展要有園區,社區和園區要協調兼顧,同步建設。

目前,一些地方正在積極探索。比如蘇州工業園在規劃中引入白地、灰地和彈性綠地,形成以“生態圈”為內核,在合理路徑內分布居住圈、高科技工業圈和一般工業圈的四層結構;深圳華僑城在持續的建設中變成一座集旅游、居住、商務、工業等多功能于一體、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特色鮮明的現代化海濱區。

弱化“虹吸效應”需要制度層面加快改革

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5,2014年我國東部地區城鎮化率為63.6%,東北地區為60.8%,中部地區為49.8%,西部地區為47.4%。

按省區市來看,2015,上海的城鎮化率最高,87.6%。北京、天津、廣東、遼寧、江蘇、浙江等省份位于全國前列,城鎮化率分別為86.5%、82.64%68.71%、67.35%、66.52%65.8%,而排在最后的貴州和西藏的城鎮化率僅為42.01%27.74%。提高縣以下小城鎮的吸引力,是一道考題。

事實上,一個時期以來,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各種資源匯集,人才流動的“虹吸效應”十分明顯。國家發改委最新公布的調查結果發現,中國農民工流向,10%左右是在幾大直轄市,真正在縣城以下的這些小城鎮的比例不到10%,在地級市以上的比例超過70%。除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差距,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產業集聚度的差距。

值得關注的是,“十三五”期間,各地把提升產城融合度作為一個重點——

北京“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培育優勢特色產業,提升新城綜合服務功能,吸引高端要素聚集和中心城區人口遷住”。湖北“十三五”規劃提出“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堅持產城融合、四化同步”。福建“十三五”規劃提出,“優化中心城市的城市風貌、產業結構和城市空間布局,推動城市功能更新、精明增長”。

按照最新公布的《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重點任務方案》,今年將積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建立健全人、地、錢“三掛鉤”機制,探索建立進城落戶農民農村“三權”維護和自愿有償退出機制,促進戶改成果和居住證制度“雙落地”。同時,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加快出臺設市標準,賦予特大鎮部分縣級管理權限。此外,將著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探索“市民農莊”等新型模式,推動易地扶貧搬遷與新型城鎮化相結合。加快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加快人地錢房等重點領域改革,推動試點地區圍繞重點難點問題大膽探索、加快突破。

新型城鎮化不能只是簡單的“造城”,從體制機制著力,加快改革步伐,新型城鎮化正讓更多人收獲實惠。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日報》 2016050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在线视频性色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一产区 | 中文字幕不卡一区2021 | 亚洲高清在线精品尤物三区 | 日本野外强奷在线播放97 |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