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八月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報告發布

[ 作者:于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8-31 錄入:吳玲香 ]

八月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報告發布——數據說話看供需

玉米

2015/16年度,中國玉米產量為2.25億噸,同比增加893萬噸;玉米進口量將達到380萬噸,比上月估計減少80萬噸;玉米消費量將恢復到1.93億噸,比上月估計增加10萬噸,主要是玉米酒精企業開工率有所提高,工業消費量增加抵消了南方養殖業因洪澇災害影響減少的飼用消費部分;年度玉米結余變化3510萬噸,比上月估計減少90萬噸。估計2015/16年度中國玉米產區批發均價波動區間為每噸1800—1880元,中間值比上年度調低420元左右。

八月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報告發布——數據說話看供需

大豆

2015/16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8249萬噸,由于第三季度國內蛋白需求增速放緩,進口量比上月估計數減少127萬噸;2015/16年度大豆壓榨消費量8198萬噸,由于生豬價格從歷史高位回落,養殖利潤下降,豆粕需求回歸正常,大豆壓榨量比上月調減71萬噸;年度結余量為-114萬噸,庫存水平下降。國產大豆產量增加,導致進口需求下降。

八月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報告發布——數據說話看供需

棉花

受國內外價差縮小、關稅配額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2015/16年度中國棉花進口量為94萬噸,較上月估計調增2萬噸;2015/16年度中國棉花消費量估計為750萬噸,較上月估計增加26萬噸;2015/16年度中國棉花庫存1141萬噸,較上月估計調減25萬噸。受當期供給減少影響,2016/17年度中國3128B級棉花價格將在每噸14000至16000元區間波動。

八月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報告發布——數據說話看供需

食用油

本月估計,2015/16年度中國食用植物油產量2528萬噸,較上月估計調減31萬噸。本月估計,2015/16年度中國食用植物油進口量562萬噸,較上月估計調增5萬噸,主要是因為大豆進口量減少,豆油替代進口需求增加。

本月預測,2016/17年度中國食用植物油產量2528萬噸,較上月預測調減10萬噸。

八月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報告發布——數據說話看供需

食糖

本榨季食糖生產已經結束,2015/16年度中國食糖產量870萬噸。2015/16年度中國食糖消費量1520萬噸,較上月估計調減10萬噸;2015/16年度國際食糖均價區間在每磅15-18美分,上限值比上月估計下調1美分;2015/16年度國內食糖均價區間在每噸5400-5600元,上限值比上月估計下調100元,主要是基于對8、9兩個月糖價的估計。

編者按:8月8日,《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2016年8月)》發布。農業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對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油、食糖等五個品種的供需形勢結合數據進行了分析和解讀,同時在7月供需形勢分析報告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玉米單產有望提高,大豆進口空間進一步縮小,大宗農產品的供需形勢如何走,敬請讀者關注——

農業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委員 于冷

8月8日,農業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如期發布了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和食糖供需平衡表。在這個以數字說話的互聯網時代,要嘗試理解數字背后已經發生和即將發生的故事。作為引導市場運行的前瞻性報告,這份供需平衡表不僅讓我們及時了解到天氣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實時影響,更讓看到了正在推進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深刻變化。過去(2014/15)、當前(2015/16)和未來(2016/17)三個年度我國大宗產品的供需平衡信息,特別是2016/17年度生產、消費、進出口、庫存和預期價格數據的調整,至少有以下三點,需要我們見微知著,理解中國農業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

玉米生產調減,價格不再“擰巴”

盡管由于主產區光熱水條件較好,8月份2016/17年度我國玉米產量比上月有所調增,但仍未改變玉米面積比上年調減超過3000萬畝導致玉米產量多年來首次下降的重大調整。今年在玉米階段性供大于求、臨儲庫存壓力大的背景下,國家果斷將玉米臨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農業部門也從上到下加大了玉米調結構的力度。玉米面積的調減可以說既是農民根據市場形勢所做的理性選擇,也是政府部門主動引導的結果。玉米收儲政策的“價補分離”改革帶來的另一個積極變化是玉米消費的恢復性增長。由于玉米價格回歸市場,飼料和深加工企業不再受制于“擰巴”的原料和終端產品價格關系,預計開工率將明顯提高,使得2016/17年度的消費量增長了1100多萬噸,同時也讓進口玉米的價格優勢不再,玉米以及高粱、大麥等替代品的進口下降也應在情理之中。生產、消費、進口的一減兩增,讓新年度我國玉米產需處于基本平衡的局面,結余變化下降至1000萬噸的水平。

在這樣的供需形勢下,可以初步預期的是,盡管今年秋糧上市后玉米收購價格會明顯下跌,但只要國家控制好臨儲玉米拋儲,而且加工企業的收購資金能充分保障,再加上國有企業的帶頭入市,主產區新玉米價格探底后溫和回升、多元主體有序收購將是大概率事件。當然,玉米購銷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各方都有一個適應期,因此也要有底線思維和應對預案,防止部分地區可能出現的“賣糧難”。

大豆生產調增,產業鏈競爭力待提升

眾所周知,東北地區的玉米和大豆生產是此消彼長的關系,玉米種植面積調減了,相當一部分會轉成大豆。因此,我們看到,2016/17年度的大豆面積比上年增加了約850萬畝,扭轉了多年來大豆面積持續下滑的趨勢,加上大豆單產因長勢較好調增2.0%,總產增幅超過了10%。這應該說是一個十分可喜的變化,也是我們多年來期待的變化,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初步成效。因為無論是從保障國產大豆食用消費的出發,還是從保護提升東北黑土地地力的出發,我國大豆生產都需要從底部反彈乃至反轉。今年大豆面積的恢復性增長,既有玉米收儲制度改革、預期收益下降的因素,也有大豆目標價格補貼力度加大、大豆種植收益有保障的因素。因此,未來在政策設計上,需要統籌玉米、大豆補貼機制,讓二者比較效益保持在合理范圍內,引導東北農民在選擇種玉米還是種大豆問題上,更多從輪作需要、地力培育等出發,而不是單純追求某一品種的高利潤而導致結構畸形,這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大課題。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國際大豆價格低迷、進口大豆價格優勢明顯,我國大豆增產可能會帶來大豆價格下行和銷售不暢的壓力,大豆產業的發展,短期需要目標價格補貼跟得上,中長期需要從品種研發、生產到加工、市場影響等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提升。

棉花等供需形勢好轉,警惕中長期供給不足

從平衡表可以看出,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三大品種的市場形勢正在出現好轉的勢頭。由于2014年國家開始實行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棉花國內外價差縮小,進口棉沖擊趨弱,國產棉消費保持平穩,棉花去庫存率先出現了積極成效,預計2016/17年度棉花期末庫存降低到1000萬噸以下。今年上半年以來棉花期現貨價格持續走高,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棉花生產調整基本到位,棉花供需正趨于重新平衡,后期隨著去庫存的加快,反而需要注意防止內地棉區過快萎縮導致的中長期供給不足風險。食糖從去年開始,已經出現了國內外價格探底回升的趨勢,表明市場由連續供大于求向產不足需轉變,這對于持續下滑的國內食糖生產是十分積極的信號,有利于保護蔗農信心、穩定種植面積,我們看到2016/17年度食糖產量恢復至990萬噸。由于今年油菜種植面積、產量下滑較多,油菜籽收購價一路走高,也有利于今年冬播油菜籽面積的適度擴大。但也要看到,我國棉花、糖料、油料的生產成本均明顯高于主要出口國,因此,供需不能完全由市場去調節,需要通過加大生產環節扶持力度穩定產能、保障供給水平。(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信息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浓毛少妇毛茸茸 | 亚洲美女性爱视频在线观看 | 色综合天天狠天天透天天伊人 | 五月丁香六月婷婷网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阿v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精品 亚洲国产性色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