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打響“農業面源污染”殲滅戰

[ 作者:劉軍林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8-10 錄入:吳玲香 ]

——威寧自治縣農牧局突出源頭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工作紀實

近年來,威寧自治縣農牧局始終堅持“生態經濟發展、綠色產業富民”的理念,以“生態環境保護、農業減量投入、資源循環利用和農業生態修復”為宗旨,著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全面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據了解,農業面源污染是由污染物沉積、農藥、化肥、地膜、致病菌等污染源引起的對水體、土壤、大氣等生態系統的污染。而威寧農業面源污染主要是農業活動非科學經管理念和落生產方式造成的。重要因素是劇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化肥施用不當、農膜年年棄于田間、城鎮污物污水處理差、農村廁所、禽畜糞便隨意流淌堆放等污染生態環境,尤其對水環境污染影響大。與點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時空范圍更廣,成分、過程更復雜,更難控制。

如今,該縣農牧局通過采取多項措施,全縣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成效顯著,有力地助推了全縣農業清潔生產,為威寧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年來,威寧自治縣農牧局大力推廣科學施肥,從多方面深入推進此項工作,減少不合理肥料投入,采取農家肥和化肥混合使用的方法,提高肥效,增加農作物產量,改良土壤,實現高效低耗,物盡其用,不斷提高肥料利用率。

據了解,化肥并非施得愈多愈好,農田投入養分過大,多余部分并未起作用而是進入土壤和水體,造成土壤和水體污染。當農田氮素平衡盈余超過20%、鉀素超過50%就會引起對環境的造成威脅,因而防治重點為加大化肥減量,增效上從技術上指導農民嚴格控制氮肥施用量,平衡氮、磷、鉀比例,減少化肥流失量。

目前,威寧通過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開展農企合作推廣配方肥行動,提高配方肥應用面積,解決科學施肥技術“最后一公里”問題。鼓勵施用有機肥和秸稈還田,大力推廣化肥深施、水肥一體化、種肥同播等科學施肥方式,發展節肥、增效、增產、增收的新品種。

同時,加強養分資源綜合管理,按照高產、高效的要求,將作物栽培措施和高效施肥措施進行組裝配套,大面積推廣應用。開展技術培訓和宣傳,讓農民群眾切實掌握科學施肥技術,樹立科學施肥意識。加強市場監管,打擊假劣產品,農業執法大隊經常對全縣肥料市場進行不間斷的巡查,抽查樣品。

2015年,威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達184萬畝,覆蓋了全縣558個行政村,涉及32萬戶,項目區域技術入戶率90%以上。全年完成測土配方施肥試驗研究課7個,馬鈴薯高、中、低肥力地塊“3414”肥料利用率試驗3個,馬鈴薯硼肥試驗3個,玉米配方驗證試驗1個。完成馬鈴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示范面積2500畝,驗收后平均畝產1926.8公斤,完成土樣采集任務300個。

近年來,威寧自治縣農牧局緊緊圍繞農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這一主線,認真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工作方針,不斷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保障了全縣農業生產安全。

據了解,農業病蟲害綜合防治就是綜合運用一系列先進的農業技術措施,有目的定向改變某些環境條件,創造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發育和有益生物的生存繁殖,而不利于害蟲發生的環境條件,從而直接或間接消滅或抑制害蟲的發生和為害,達到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源和保證作物豐產的目的。

目前,該縣農牧局利用耕作、栽培、育種等農事措施來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利用生物技術和基因技術防治農業有害生物,應用光、電、微波、超聲波、輻射等物理措施來控制病蟲害。

同時,在噴藥前,要求使用者仔細閱讀農藥使用說明書,嚴格按照說明書相關要求使用。并且把噴藥選擇在晴天的清晨或傍晚進行,避免強風噴灑,噴完藥后,噴霧器內存放的農藥應及時清洗干凈,農藥玻璃瓶應打碎,金屬罐桶應壓扁深埋,防止二次污染。

據統計,2015年,威寧累計防治各類農作物病蟲害面積94.1萬畝,其中:專業化防治主要農作物面積38.1萬畝,重大病蟲害防治34萬畝;防治馬鈴薯病蟲害47.4萬畝,玉米病蟲11.6萬畝次,水稻病蟲0.016萬畝次,小麥病蟲3.24萬畝次,果樹病蟲害3.5萬畝次,蔬菜病蟲害26.9萬畝次,鼠害1.43萬畝次。防治率達82%,挽回糧食損失3576.3噸,經濟作物產值2940多萬元。

近年來,威寧大力發展清潔有機源種植,推廣綠肥綜合開發利用技術,大力提倡利用綠肥莖葉作飼料(過腹還土),用根莖和適量莖葉壓青作肥料,培肥地力促進后作增產;推廣秋冬綠肥種植翻壓還田技術與環保飼養,用地養地、養畜結合,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減少化肥施用量, 促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同時,為更好地提高綠肥綜合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全縣利用綠肥飼喂牲畜52.5萬頭(只),建沼氣池8萬余口,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威寧高寒山區提供大量優質肥源和飼草,促進威寧山區農牧業的健康發展。

在具體工作中,采取“玉米+綠肥+蔬菜+牲畜”、“馬鈴薯+綠肥+蔬菜+牲畜”、“煙地+綠肥+白蘿卜+牲畜”、“果園+綠肥+牲畜”的循環種植模式,深授山區鄉農民群眾歡迎,變成了山區農民增收的一條好路子。

食品安全源頭在農產品,基礎在把好源頭生產關,而綠肥是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重要肥料來源。2015年,威寧綠肥集中連片的千畝示范樣板15個,土壤改大田種植綠肥70萬畝,推廣秸桿還田(土)40萬畝,推廣平衡施肥面積56畝,提升了土壤有機質。

同時,威寧還把畜禽糞便等有機肥料大限度地用于農業生產,實現沼氣紐帶畜禽糞便多樣化綜合處理利用。對規模化養殖業制定相應法律法規,提倡清污分流、糞尿分離處理,糞便利用和污染治理前采取各種措施削減污染物排放量。

目前,威寧通過加強管理控制農藥、化肥對環境的影響,控制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便排放,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對面源污染認識,引導農民科學種田、科學施肥、噴灑農藥等。盡量減少由于農事活動而造成資源浪費和殘余物污染環境,建立健全面源污染檢測、研究機制,為有效地防治污染提供科學依據。

近年來,威寧每年都對馬鈴薯、水果、茶葉、畜牧業等產品、產地進行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產品申報認定,并取得了一些成績。從生產基地選址、產品生產、產品申報認定、產地認證等全程提供技術服務,從藥防、配方施肥等全方位跟蹤。今年,威寧將實施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34件,產品認定10件,綠色食品認定2件,有機產品認定6件。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措施,農業環境資源是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保障,要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必須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多彩貴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在线香蕉 | 香蕉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 九九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 日韩成AV人网站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