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農村小微型金融機構少制約扶貧金融工作

[ 作者:王巨祿?劉克崮?張尼?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7-11 錄入:吳玲香 ]

79日,由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主辦,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金融委員會承辦的“中國農村金融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

“農村小微型金融機構數量少、實力弱,農信社、農合行鄉鎮網點雖較多,但貸存比受控較嚴,又有自身逐利沖動,基層可貸資金有限,供不應求。”9日,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在北京表示,目前參與扶貧的金融機構量少、力弱,貧困地區資金大量外流,成為扶貧金融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79日,由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主辦,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金融委員會承辦的“中國農村金融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榮譽會長白立忱,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會長王巨祿,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段應碧,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馬忠智,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等出席。

王巨祿在論壇上強調,目前,制約農村發展長期沒有解決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就是金融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國有大商業銀行的資金流向主要是為大國企和大型基礎設施服務,真正用于“三農”的資金很少;二是這幾年地方先后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因為資金的來源主要是財政資金,且主要投資地方的城市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三農”的資金也十分有限;三是國家的政策性銀行受市場機制的驅動,政策性支持也往往不能完全到位;四是為數不多的村鎮銀行和眾多的小額貸款公司,雖然多是面向“三農”,但是規模小,又沒有區別于國有大銀行的差別化管理政策,嚴重約束了村鎮銀行的創新發展。

“‘三農’資金的總需求和總供給矛盾突出。”王巨祿認為,這種狀況若不盡快徹底改變,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和更好地落實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過程中,土地的保護和治理,優良品種的培育和試驗,生產的規模經營和管理,產品的加工包裝和倉儲物流,農業的科研投入和先進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水電氣通訊等地下管網、鄉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和養老院、幼兒園、醫院、學校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升級改造等方面,資金的需求將繼續處在嚴重短缺狀態。

“目前在扶貧金融工作中的突出問題是農村金融組織結構失衡和政策引導不力。”劉克崮表示,目前參與扶貧的金融機構量少、力弱,貧困地區資金大量外流。目前全國尚沒有主要為農戶特別是貧困農戶服務的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另外,農村小微型金融機構數量較少、實力很弱。農信社、農合行鄉鎮網點雖較多,但貸存比受控較嚴,又有自身逐利的沖動,基層可貸資金有限,供不應求。

對此,他建議,應該發揮大型國家金融機構批發融資服務等功能。同時要明確農信社、農合行、農商行對貧困農戶和中下層農戶放貸主力責任。具體做法包括,確定農信社是貧困農戶主要放貸機構的責任;通過增加國開行、農發行、農行等大型金融機構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占比,置換減少農信社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占比的方式,增加農信社等對貧困和中下層農戶的資金投入和占比;繼續限定農商行(農合行)以在縣域內范圍開展金融服務,以減少縣域存款資金外流。

王巨祿認為,解決目前的問題,一定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應當鼓勵農民組織起來參加辦金融,讓農民辦金融成為整個金融服務體系里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要認識農村金融的特殊性,把握金融的商業利潤和公益性服務的平衡點。

“要避免套用大商業銀行的管理辦法對待村鎮銀行的管理。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允許村鎮銀行為‘三農’便捷服務持有更多的自主權。”王巨祿強調,只有繼續深化改革,堅持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不斷推出創新服務方式和適合“三農”要求的金融產品,農村金融發展才會闖出一片新天地。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新網北京7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在线 | 亚洲中文字字幕精品 | 亚洲黄十八禁在线网址 | 中文字幕1级精品视频在线 午夜性色福利网 | 先锋每日更新在线资源 | 一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