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日從農業部獲悉,《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運行規范(試行)》日前正式印發。
據了解,規范充分吸收了現有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交易規程,依照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程序制定,主要遵循了“提出申請—進場交易—簽訂合同—配套服務”的順序。規范提出,交易主體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農戶、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各類農業經營主體,以及具備農業生產經營能力的其他組織或個人。交易條件應該是交易標的權屬清晰無爭議,交易雙方具有流轉交易的真實意愿,符合法律法規政策和規劃要求。交易品種包括以家庭承包方式和其他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經營權,也包括集體經濟組織未發包的土地經營權,以及其他依法可流轉交易的土地經營權。
為避免集體土地流轉出現不公開、不透明或侵犯農民權益等問題,規范在流入方進場交易時特別提出:集體在組織統一流轉農戶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經營權時,要有書面委托書;未發包集體土地經營權流轉時,要提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2/3以上成員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簽署同意流轉土地的書面證明。
為進一步規范工商資本下鄉行為,規范還強調,流入土地超過當地規定標準以上的,需提供農業經營能力等證明、項目可行性報告,以及有權批準機構準予流轉交易的證明。
兩部門:農地入市需征至少2成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
記者從國土部獲悉,今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或再轉讓須征收20%—50%的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調節金全額上繳試點縣地方國庫,納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管理。
近日,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聯合印發《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對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增值收益管理做出規范。該辦法適用于國家確定的包括北京大興在內的15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縣(市、區),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與試點時限保持一致。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方日報》2016-07-0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