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緊抓農村改革牛鼻子 用好用足土地經營權 三權分置:讓土地資產活起來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近日表示,土地“三權分置”是中國農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創新。我國將進行一系列制度改革,以加速推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項權利分置。“三權分置”有望進一步放開土地對農民的束縛,激活土地經營權,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
土地是農民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農地制度改革是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強大動力。我省這方面改革進展如何?下一步有何打算?省農委主任吳沛良介紹說,省委、省政府對農村改革高度重視,我省農村改革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近年來,江蘇抓住農村土地“三權分置”這個農村改革的“牛鼻子”,堅持給“三權”定位,促進“分置”落實到位,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
2011年底,中央農辦將我省作為農村改革試驗聯系點,明確蘇州市和12個縣開展農業經營機制等7個方面的改革試驗,蘇州同時入列全國首批農村改革試驗區。2014年,我省南京市、常熟市、武進區、洪澤縣被列為第二批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目前江蘇是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最多、承擔農村改革試驗任務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有不少做法領先全國: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方面,在全國率先建立省級信息應用平臺,實現省市縣平臺互聯互通;土地流轉方面,在全國率先出臺土地規模流轉獎補政策和工商資本租地監管實施意見,土地經營權流轉率全國領先;土地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在全國遙遙領先,明年要實現縣級全覆蓋;開展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縣數居全國前列。
按照“確權、賦能、搞活”的思路,我省積極穩步推進各項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極其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只有把農民承包土地的實際面積和方位四至弄清弄準弄實,才能為其它各項改革創造良好條件。
去年,我省被農業部確定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整省推進試點省份,在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全省98%的應確權村已啟動確權,其中49%的行政村完成合同簽訂任務。省委、省政府要求,今年全省要基本完成土地確權工作,力爭80%以上行政村完成登記發證、50%以上行政村通過驗收。
省農委副主任祝保平說,中央要求,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堅持“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實現“三權分置”,目的是更好地用活土地經營權,讓沉睡的農村土地資產活起來,在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中發揮最大作用。但放活經營權也要有度,要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相適應。
推進土地流轉是放活土地經營權最重要的工作。我省土地流轉規模較大,全省已流轉耕地3095萬畝,占全省耕地面積的45%,而且有不少全國首創之舉。2014年11月,我省明確適度規模經營的“江蘇標準”,提出現階段重點扶持100畝至300畝的種糧農民。為規范土地流轉,制訂全省統一的土地流轉示范合同文本,要求土地流轉超過一年的都要簽訂流轉合同;引導農戶自愿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組建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土地流轉財政補償機制,給予每個家庭農場或種養大戶不超過5萬元的一次性補助;把土地流轉納入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服務范圍;加強對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和風險防范,避免土地流轉后出現“非農化”“非糧化”等不良傾向。
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是我省農村改革試驗的重要成果之一。據省委農工辦調查統計,到目前為止,全省已有62個縣(市、區)、618個鄉鎮(涉農街道)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縣級覆蓋面超過68.9%,鄉鎮覆蓋面超過62%;南京、揚州、宿遷、泰州、淮安、連云港等8個省轄市實現市域全覆蓋。一年來通過平臺公開交易的項目1.75萬多個,成交總額達70億元,流轉土地110萬畝。
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對促進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和農民增收的作用十分明顯。通過平臺交易的項目平均溢價率超過5%,其中承包土地經營權、養殖水面經營權和村級集體經營性資產溢價率分別超過8%、15%和10%,新增集體和農民收入逾2億元。
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是近年來農村金融的重要創新。全省各地在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基礎上,因地制宜采取多種農地經營權抵押價值評估方法,貸款支持對象多為規模化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截至4月末,全省共有36個縣(市、區)開展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貸款余額10.4億元,同比增長134%,其中,10個全國試點地區貸款余額5.7億元,同比增長95%。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出現大量“空關房”、空閑宅基地和閑置耕地。如何讓一些想放棄承包土地,又有穩定生活保障的農戶有償退出承包地,讓真正想種田的農民承包更多土地?這是不少地方農村土地承包中碰到的重大問題。省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負責人杜海蓉介紹說,經過充分調查摸底,并廣泛征求意見,順應農民意愿,今年金湖在銀涂鎮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有償退出及互換并地試點。參與農戶在承諾書上簽字確認:“本人家庭全體成員因有較好的經濟收入與養老保障,家庭會議一致同意,自愿放棄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同時承諾退出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宅基地,將戶籍遷出本集體經濟組織。”目前,已完成46戶擬有償退出農戶(承包合同面積458.07畝,實測605.67畝)的基本信息登記和簽字確認,待相關補償標準出臺后,即可對自愿有償退出的農戶兌現補償金;同時完成29戶農戶、涉及承包土地合同面積268.3畝(實測面積315.02畝)的互換并地蓋章確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江蘇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