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明 攝影:裴瑤
寫城頭山的文章實在太多。從《人間第一城》到《穿越城頭山》,從《古城古國》到《神秘的高崗》等,還有韓少功先生的《城頭山賦》,作者多是作家教授和文人墨客。再寫連自己都覺得愚蠢,但經不住當地領導的邀請,還是寫下了這個俗不可耐的標題。
去年6月,第一次到澧縣城頭山,我這個從湘西大山里走出來的人發現,城頭山并不是傳說中的山,而是崗,這種崗在澧陽平原上隨處可見。但走進去才知道,這山崗讓人震撼,于是就寫了篇《“中國最早城市”尋秘》,發表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反響不錯。
城頭山距離湖南澧縣縣城不過10公里,澧縣因澧水而得名。澧水是清澈的、甘甜的、豐饒的,有水有酒有糧食,甘露降,澧泉涌,古人造字時,取其意,造其行,通俗易懂,不言而喻。”與澧相關的成語,如澧蘭沅芷、沅茞澧蘭等,都比喻高尚的人或品格。
澧陽平原地處武陵山脈到洞庭湖過渡地帶,行政區域涉及澧縣大部,也包括臨澧、石門、安鄉和津市一些地方,西、南、北三面環山,東向洞庭湖敞開,面積近500平方公里。據說,澧陽平原形成于1.8萬年前后的末次盛冰期,因河流溯源侵蝕切割而成。
6500多年前,城頭山先民們就開始筑城。其后又經過了3次興與廢,跨時近2000年。遺址東去3公里,還發現了距今8000-9000年的人工栽培水稻資料。城頭山遺址出土了一丘6500多年前的水稻田,面積達200平方余米,田面水平,田埂規整,土肥而勻碎。
古今多少事,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史是從距今4700多年前的黃帝開始,這源于公元前108年司馬遷寫的《史記》。他以這一年為下限,上溯到西周元年公元前841年,依據有文字的史料。上溯到公元前2205年夏禹即位,依據是后代追敘的文獻,再上溯到公元前2600年黃帝在位,依據為神話般的傳說。
比黃帝還早2000多年的城頭山先民,沒有文字記載,但現代科技有力的證明了他們的存在,并在1992年和1997年兩次榮獲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去年6月第一次走近城頭山,講解員告訴我,稻田發掘時有龜裂紋,還可見一行行的稻兜,稻竿和根須往下伸展,揀出了大量稻梗、碳化稻谷、蓼科水生植物,有趣的是,一個挺“新鮮”的田螺就沉睡田埂邊……
歲月如水,水深如曾經的愛情。時間巨浪掩埋了愛情童話中的田螺:有的已經上岸,有的還在泥底,且一睡就是6500年。那些在田間里勞動過的先民,喜看稻菽千重浪,但浪花淘盡英雄了。講解員略帶“德韻”的娓娓道來,讓人的思緒在時光隧道里穿梭,有些驚喜,有些暈眩,有些愕然……
往事如風,風蕭蕭兮澧水寒。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今年12月,當我再次來到城頭山遺址,在高大挺拔的門樓前,竟然感到有些陌生。據說這門樓是五蓮紅花崗巖做成,長29.4米,寬8.6米,高14.8米,重達900噸,由前后兩座五間六柱和左右兩座單間雙柱式的石坊組成。
門樓上層正中間是一個太陽的圖騰,太陽是萬物的主宰,一切神話的源泉,容易理解。兩邊分別是以城頭山遺址稻作文化為背景的特色圖案。下層雕刻的是城頭山先民種稻、筑城、制陶、祭祀、漁獵的生活場景,這些元素古樸典雅、大氣莊重、栩栩如生。
門樓下是干凈整潔的馬路,中間種植的櫻花將路一分為二,路兩邊則是金黃色的銀杏,銀杏下是一望無際的稻田,灰白色的磚房點綴其間,狗吠聲聲,炊煙裊裊。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身在紅塵中,田園何處尋?才完成6.5億元第一期“城”的建設,城頭山就突然給人一種世外桃源般的感覺,越往里面走,這種感覺越深。眼前的林園,林園疊翠;身邊的小河,小河蕩漾;遺址的小徑,小徑悠長。桃李盼春風,荷花等夏日,桂花香深秋,飛雪迎梅到……
據相關負責人說,第二期工程將采取市場運作方式,以城頭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核心,結合稻作文化元素,圍繞旅游農業、觀光農業、示范農業、休閑農業和體驗農業,打造農業大觀園,當代稻作將與6500年的古稻田對話。城頭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江南美,美在千姿百態,美在柔情似水,還美在寒煙碧翠的一幅幅畫卷中。城頭山農業大觀園正是瞄準這一目標,全力打造觀光園、稻作文化博覽園、稻田彩繪、稻田花海和稻田酒店。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如果二期工程順利完成,這將是常德乃至于湖南旅游文化發展中的傳奇。澧縣地處湖北荊州市、宜昌市,湖南常德市、岳陽市和張家界五個大中等城市的中心,也是未來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中的五個中心城市之一。城頭山的未來給人無限遐想。
其實,這也只是時間問題。近年來,城頭山的建設者們,不提空洞的文化口號,只是埋頭抓建設、跑項目、招好商,一次次挖淤清污,一棵棵栽花種樹。工作的內容很復雜,又很簡單:關于自然,關于生態,關于發展。乾旋坤定而先人遠,披肝瀝膽而故園興……
最后一句是韓少功先生的話,來自他的《城頭山賦》。這賦如今鐫刻在一塊巨石上,矗立于城頭山遺址公園。書寫者陳華,去年獲得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二等獎,實現了湖南書法家在“蘭亭獎”等級獎上零突破。陳華是我湖南機電學校時的師弟,今年39歲。
好吧,韓少功先生的《城頭山賦》也該分享給大家了:沉寂澧陽地,城頭忽醒時。西枕武陵巍峨,東懷洞庭浩瀚。陶杯瀉百代幽情,紡輪吐千秋勝景。船槳撥五洲波浪,稻田哺四海子孫。遙應埃及、瑪雅、巴比倫,共北緯神奇昌榮之度。近通高廟、大溪、屈家嶺,昭南國燦爛文明之源。中華首城現,驚史筆端凝。
望斗轉星移,走山河大地。乾旋坤定而先人遠,披肝瀝膽而故園興。神仙何覓,渠埂猶存。王侯安在,鉞斧如新。幸黔首蕓蕓奠永固基業,賴辛勞碌碌積蓋世殊勛。嗟呼,繼往須知民貴,順民心、解民困、惠民生薪火待續;開來莫忘天公,明天職、行天道、濟天下再向前程。萬城同日月,一夢集悲欣。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作者的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