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四川巴中巧用政策生成土地生金新樣本

[ 作者:朱雋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01 錄入:吳玲香 ]

原題:四川巴中土地政策助推脫貧攻堅

土地生金新樣本

用增減掛鉤解決四川巴中巴山新居建設資金問題,就是引導農民集中建設居住區,將原來的舊房宅基地復墾,節約出來的指標拿到城里使用,將收益的“級差地租”拿回農村去,解決農戶建房、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

●政策帶來啥改變?建起屋,興起業村莊美了,村民樂了

516日,下午的陽光正艷。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水寧寺鎮枇杷村,一幢幢灰瓦白墻、飛檐翹角的二層小樓依山就勢。有些小樓已有村民入住,房前屋后綠意盎然;有些還在修建之中,施工的場面如火如荼。無論小樓模樣如何,各家各戶的門口都已經通上了平坦筆直的水泥路。

在村民金光志家里,二層小樓,5間臥室,廚衛俱全,一個露臺、一間儲藏室,功能分區合理,裝修簡潔大方,這個6口之家滿溢著溫馨。可就在前年,金光志的生活還遠不是現在這樣。“那時,全家住在對面的坡上,一年里總要遇上幾次滑坡。土坯房不結實,日子過得擔驚受怕的。村里人也住得特別分散。”

說起現在的生活,金光志連說“踏實”。“從山上搬下來,住進這安全、牢固的房子,再也不用擔心山洪災害。鄰居住得也近,有事喊一聲,馬上就有人來幫忙,能不踏實嘛!

讓金光志覺得踏實的,還有越來越舒心的好日子。這個6口之家,過去只能守著3畝多地過日子,為了解決生活的困頓,金光志去南方打工,每年兩三萬元的收入,去掉自己的開銷,也不能給家里的生活帶來太大起色。

自從搬遷以后,家里的地都流轉給了村里的合作社,一畝每年能有680元的流轉費。父母還到合作社里務工,每人每月能有近2000元的收入。他自己在巴中開了個小建材店,一年還能賺個兩三萬元,但含金量和以往可大不相同,開銷小了,照顧家人還多了。閑時,金光志和家里人在房前屋后種上點蔬菜,日子過得挺愜意。

不只是金光志一家,目前枇杷村新村建設規劃的三個聚居點中,能容納110戶搬遷戶的金家灣聚居點已全部入住。規劃入住35戶的廖家碥聚居點已經完工,規劃入住73戶的陳家碥聚居點正在加快建設之中。

“居住環境好了,村民們干事創業的熱情更高了。”村支書楊彬說,村里有開超市的、有發展農村電商的,還有辦農家樂的,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政策如何起作用?三類土地項目疊加1+1+1>3

枇杷村村民的好日子其實來自于村里用活了相關的土地政策。“如果不是得益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土地整治、地質災害避險搬遷三項土地政策的疊加使用,我們村就不會是現在的漂亮模樣。”說起村莊變化,楊彬十分感慨。

安居才能樂業。自2011年起,巴中市在實施扶貧工程過程中,確定了巴山新居建設,以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和受地質災害影響人口的住房問題。根據規劃,巴中到2020年將完成40余萬貧困戶、受災戶的新居建設,共需資金數百億元,而巴中市的公共財政收入每年只有二三十億元。大量的資金投入,僅靠政府補助、農民自籌無法完成。如何解決貧困群眾建得起、住得進的問題?

轉機出現在2014年。這一年,國土資源部為支持巴中扶貧開發,試點推出“可在省內跨縣、市開展增減掛鉤”等6條支持政策。

巴中市國土資源局局長何小兵說,“政策‘松綁’后,我們把土地政策作為到村到戶扶貧的主導力量,以699個貧困村為重點,實現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農村土地整治、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等國土項目在每個貧困村全覆蓋。通過土地政策功能互補、效應疊加,解決新居怎么建、產業怎么興、人往哪里搬的問題。”

“通過建設巴山新居聚居點,枇杷村共拆舊259.05畝,節余掛鉤周轉指標162.35畝,通過易地流轉可實現收益4000萬元。”楊彬介紹,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村民建房有了補助,新村的道路硬化、村道綠化、接通自來水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也有了資金來源。

如今,在枇杷村里,圖書室、醫療室、健身場所、誠信商店、日間照料中心一應俱全。拆舊之后,巴中市還將拆舊宅基地和聚居點周邊荒地、未利用地等整理復墾為耕地,配套旱改水、耕作層剝離、地力增肥等措施,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

●政策如何再發力?擴大貧困地區節余指標流轉范圍

“水泥村道寬闊平整,阡陌縱橫瓜果飄香”。如今行走在巴山大地的青山綠水間,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村莊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產業發展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貧困農民享受到土地政策帶來的紅利。

巴山農村處處是新顏的同時,也面臨著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由于巴中的增減掛鉤政策承載了太多的扶貧功能,指標使用成本較高,節余指標在本地使用難度較大。

何小兵說,為加快增減掛鉤項目的實施進度,巴中市探索形成了政府直接投入、政府引資投入和企業投入3種模式。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巴中是整體貧困地區,企業投入模式占到了90%以上。當前,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民間投資縮水,巨大的資金缺口讓大批項目推進緩慢,一度成為脫貧助推器的增減掛鉤試點陷入了困境。

去年11月,中央發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提出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支持易地扶貧搬遷。今年2月,國土資源部出臺政策,將這一在脫貧攻堅決勝階段對于貧困地區的重大利好政策細化落實。明確在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允許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在省域范圍內使用。

政策擴容再次釋放出改革紅利。今年3月,巴中市和成都市高新區簽署國土資源領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在今年內,成都市高新區以每畝29.5萬元的價格,有償使用巴中市4500畝增減掛鉤節余指標,流轉指標費用總額為13億元。此舉成為全國第一個貧困地區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在省域范圍內流轉的成功案例。

何小兵說交易節余指標,能在短時期內解決貧困地區發展所需的大量資金,但畢竟市場容量有限,未來在增減掛鉤節余指標流轉市場上可能會出現賣家多買家少的局面。政策如何繼續推進,還需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有機結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東方城鄉報》2016-05-3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制服丝袜字幕在线 | 伊人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 亚洲天堂2021AV在线 | 伊人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观看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国产制服日本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