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調整農業結構 破解“賣難”“買難”

[ 作者:劉羊旸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5-11 錄入:吳玲香 ]

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基礎。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當前,我國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結構性的供過于求與供給不足并存。

業內人士認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任務。

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發展。積極引導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支持優勢產區加強棉花、油料、糖料、大豆、林果等生產基地建設。

這幾年,城鄉居民農產品消費需求快速轉變,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顯著增多。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說,我國農業產銷不對路問題日益顯現,農產品大路貨多,優質的、品牌的還不多,賣難”“買難并存。

在韓長賦看來,十三五時期,關鍵是適應農產品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需要,做好加減法,增加高端有效供給,減少低端無效供給,推進農業供給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使生產更好地適應市場。

十三五開局首季,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

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

對玉米結構進行調整:鞏固提升玉米優勢區產能,適當調減非優勢區玉米種植面積;

調整優化布局,把非優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調減下來改種大豆,推行玉米和大豆輪作,并將提高單產、品質、效益作為重點;

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逐步發展壯大,一二三產融合互動。

農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深化農村改革為新動力,以綠色發展、提質增效、探索機制為方向,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尤其是要做好統籌糧食生產穩產能、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工作,不斷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說。

近日,農業部印發了《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對十三五時期主要作物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作了總體設計,其目的是引導各地按照科學的、生態的和可持續的要求,按照功能區的布局,進行科學調整。

據介紹,該規劃的總體考慮是,保口糧,保谷物,穩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的自給水平,同時要保障蔬菜的均衡生產供應。

據各地反映和農業部農情調度分析,今年玉米結構調整已有良好開局。預計全年玉米種植面積呈減少趨勢。

在對種植業進行結構調整的同時,推進畜牧業結構調整,以生豬布局優化和發展草食畜牧業為重點。總的考慮是,穩生豬、促牛羊、提高資源環境匹配度,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

十三五時期,漁業結構調整也將穩步推進,其重點是保護資源和減量增收。推動漁業不斷向產業鏈高端延伸,生產出更多質優價廉的水產品。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社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另类小说 | 亚洲日本成本人动漫 | 午夜福利一区美女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