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覺得農村不會變得更好,但我始終堅信農村是有未來的。
在我了解中,農村這十幾年的發展雖說有不好的地方,但仔細盤算一下,在吃穿住行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這一點兒應該沒人能否認得掉吧?
另外,前天我說蘋果滯銷的問題,有人給我評論說,不吃蘋果是因為吃不起蘋果。
如果說,一個喪失勞動力或有特殊情況的家庭吃不起蘋果,小編信了。
但是一個抱著手機上網看新聞的說自己吃不起蘋果,這個真難以相信。
可能有特殊情況,但也只是特殊情況。今年蘋果滯銷,在鄉下不是很好的蘋果也就五六毛錢一斤,一個有網有智能手機的說自己吃不起,是不是有些不太合理呢?
通過這些事情,小編發現了一個規律,很多人都愿意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別人,甚至是一個群體。比如,我是一個農民,我家如果窮了,我就會想農村富不了了,農村沒未來了,農村怎么可能開得起寶馬?怎么可能開得起奔馳?怎么可能蓋得起別墅?
如果有人告訴我,哪個農村已經開得起寶馬了?哪個農村已經蓋得起別墅了?我可能就會罵他那個村有貪官,太腐敗,或者說那只是一個特例。我那么窮,你咋不看看我?
只要我窮,農村就富不了!
在這種邏輯下,很多人罵小編是幻想、是在胡說!
今天,小編就來評評這個理兒,農村未來到底會不會變富!
一、農村致富要靠農民
農村發展關鍵在誰?
國家政策?村干部?還是投資人?
不,這些都不是。農村發展的最核心在于農民的勤勞程度。
眾所周知,勞動產生價值。農村這個群體,農民是最主要的勞動群體,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不減,創造的價值就越來越多。從這個角度來考慮,在全世界范圍來看,中國農民應該是最辛苦的了吧?他們不僅僅在家中地,還外出打工,甚至還有四處做生意,搞個小買賣,就連六七十歲的老太太也有上街賣東西賺錢的。
一個群體的勞動積極性如此之高,農村為什么不會有未來?量變引起質變,勞動產生的價值越來越多,總有一天會徹底改變農村的面貌的。
當然,只是總的來說,農村會因為農民的勞動而越來越好。但并不是每一個農民都會變富,因為農民也是一個群體,在這個群體里也有一群好吃懶做的寄生蟲,他們不積極勞動,看誰都不順眼,總覺得社會欠了他們錢,年輕時候不學習,長大后不出力,這樣的一群人就算農村變成了迪拜,他們也應該留在貧民窟里。
因為只有這樣才對得起那些辛勤勞動的農民,只有這樣才叫公平!
二、大勢所趨
這個大勢可能有些農民不甚了解,小編這里先簡單透露一些。
今年,甚至近幾年,中國經濟不太景氣。除了互聯網行業外,其它各行各業都遇到了瓶頸,業績下滑,生產停滯,還有員工下崗。
說這些的目的是告訴大家,目前很多資金已經不再向城里或者工業上投了。因為這些行業已經飽和了,至少這幾年沒什么玩的。現在我了解到得是,不少投資商都一致看好農村,甚至馬云、王健林、京東劉強東這些經濟強人都在布局農村產業。
就算農村真得是一塊廢鐵,讓這么多有錢人盯上,這么多資金砸進來,也能把這塊廢鐵變成黃金。何況如今的農村本來就萬事俱備了,離捅破那層窗戶紙就差最后的一步!
三、國家政策
農村致富的最后一步是什么?
就是國家政策。
目前農村土地很多分布很零散,農業機械和農業技術無法在這樣零散分布的土地上進行推廣應用。所以,中國農民很累,很辛苦,但是收益卻不高。不能像美國農場那樣,高度機械化生產。
但這只是現狀,如果你是農民,你在農村呆過,你就會發現如今的農村,年輕人越來越少。我們不討論這是什么原因,也不討論年輕人越來越少對農村好不好。就簡單地把時間往后推十年。十年后,如今種地的一些老人可能就種不了地了,年輕人很多又不回農村。到時候農村的地咋辦?就算有一百個不愿意不想把地包出去?那誰來種呢?每年農村考上大學的人有那么多,這些大學生以后會回農村種那家里分下來的幾畝地么?
如果是你兒子或者女兒,你會讓他回農村種那幾畝地么?
估計很多人不會。
所以,農村土地以后無人種也是一個趨勢。既然地沒人種,那國家肯定會想辦法。分給你幾畝不值當的種,那分給你幾千畝可能你就會動心了!到時候農村出來的那些大學生,可能會有一部分回農村進行土地承包,然后實行美國農場那樣的土地制度。
到時候中國農業模式可能會發生巨大的轉變,農民這個群體也會涌入新鮮的血液,農村也會因此帶來嶄新的變化。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農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