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業部力挺農業大數據 2018年基本完成數據共享
2015年12月31日,農業部印發了《關于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我國農業農村數據長期存在底數不清、核心數據缺失、數據質量不高、共享開放不足、開發利用不夠等問題,亟待解決。該意見指出,利用5—10年的時間,通過“三步走”戰略來解決農業農村大數據存在的問題。
第一步,2018年基本完成數據的共用共享:到2018年底前,實現“金農工程”信息系統與中央政府其他相關信息系統通過統一平臺進行數據共享和交換。
第二步,2020年實現政府數據集向社會開放:到2020年底前,逐步實現農業部和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數據集向社會開放,實現農業農村歷史資料的數據化、數據采集的自動化、數據使用的智能化、數據共享的便捷化。
第三步,2025年建成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到2025年,實現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聯通,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建成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
二、玉米種植面積調減5000萬畝 耕地輪作休耕試點2016年啟動
2015年12月26日從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會上獲悉,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表示,到2020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擬調減5000萬畝,其中2016年力爭調減1000萬畝,調減出的耕地將根據市場需求和農牧發展需要,因地制宜發展青貯玉米、飼草、雜糧雜豆等作物。我國玉米出現階段性供大于求,為了保證糧食產需平衡,減輕結構性矛盾,所以做出以上決策。
余欣榮還表示,2016年我國將啟動實施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這是推進種植業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要鼓勵輪作、謹慎休耕。”
三、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實施
2015年12月27日,《關于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市大興區等232個試點縣(市、區)、天津市薊縣等59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分別暫時調整實施有關法律規定的決定(草案)》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通過。該決定自2015年12月28日起實施,試點地區在用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方面將有章可循。
在北京市大興區等試點區域,暫時調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關于集體所有的耕地使用權不得抵押的規定。在天津市薊縣等試點區域暫時調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關于集體所有的宅基地使用權不得抵押的規定。上述調整在2017年12月31日前試行。
四、長江流域禁漁期制度調整 從3個月延長到4個月
農業部日前發布通告,公布調整長江流域禁漁期制度。《通告》要求,長江主要干支流和重要湖泊以及淮河干流全面推行禁漁期制度,禁漁時間從之前的3個月延長到4個月,調整后的禁漁期制度從2016年起實施。
為何要延長禁漁期?近年來長江流域經濟快速發展,水域生態環境也遭受了不良影響,水生生物資源在不斷衰退。為了使禁漁期能涵蓋長江流域大部分水生生物的主要產卵繁殖期,更好地養護水生生物資源,所以調整和延長了禁漁期,具體禁漁期為每年3月1日0時至6月30日24時。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