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2016年國家如何扶貧?1億農民如何進城?國家發改委主任的表態你得這么理解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的第二天,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在召開了。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會上表示,2016年,民生領域一個工作重點就是精準脫貧攻堅,今后,將著力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
脫貧攻堅:中央將承擔地方難以解決的問題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副主任李國祥認為:我國正處于脫貧攻堅階段,這樣的舉措表明,中央將承擔起扶貧中地方難以解決的問題。
李國祥:我國正處于脫貧攻堅的階段,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候所有的人口都要脫貧,其中有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在集中連片的地區讓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應該說這是困難中最難的一部分。對于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做了很多工作,其中中央要承擔起主要的責任,這個責任就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相對來說,貧困地區基本上沒有財力,主要靠轉移支付。轉移支付又主要用于吃飯問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公共服務的提供和維持基本上沒有太多的財力保障。在這個范圍,中央把這個承擔起來,由中央投資、投入解決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易地扶貧搬遷:解決偏遠貧困地區脫貧的有效措施
在此次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還表示,要實現精準扶貧,全面啟動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李國祥認為,這一政策是解決偏遠貧困地區脫貧的有效措施。
李國祥:對于特別困難的地區,比如人口特別稀少,又是深山地區,這些地方生態環境也比較脆弱。如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產業扶貧,這是得不償失的,也是破壞生態環境的。對于這樣的地區,國家不會加強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而是要把這部分地區的貧困人口遷移出來。通過異地搬遷、生態移民這樣一系列工程,讓這些貧困人口能夠脫貧,又能夠降低特困地區的扶貧成本。所以說這一政策是利國利民的。通過國家對脫貧攻堅的部署,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事精準扶貧、該干什么、怎么干。按照國家的部署不斷推進,相信到2020年的時候,中國現在的7000萬貧困人口都能夠脫貧,過上小康生活。
人的城鎮化:1億農民進城安家落戶
徐紹史還表示:發改委將制定實施1億非城鎮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農民工市民化。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農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指出,這次發改委的解釋說明:戶籍沒有在城市的也可以在城市落戶。
朱啟臻:農民工在城市已經生活了幾十年了,他們一直盼著能夠成為城市的一員,徹底融入城市,享受和城市居民同樣的公共服務和待遇。這幾十年來不斷的在進步,但是離農民工融入城市一直是有差距的。這次發改委的解釋就是,戶籍沒有在城市的可以在城市落戶,使農民工融入城市見到了希望。如何才能融入城市?戶籍制度過去是一個很大的限制,那么最近我們也看到不少城市逐漸地在放開戶籍的限制。比如有的地方實行積分落戶,有的地方逐漸降低門檻。你只要有穩定的工作、收入,在這工作了幾年,有一定的條件,就可以在這個城市獲得住房、解決戶口的問題。我們城鎮化這么多年,變成了只有城市物的城鎮化而沒有人的城鎮化,在人的問題上一直沒有解決好。這次我們看中央和發改委的一系列文件和規定,就為人的城鎮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條件。
新市民落戶:不會額外增加政府公共開支
要有序化解商品房庫存,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同時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中國農業大學農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表示,一億新市民落戶不會額外增加政府公共服務開支,但是,通過新市民來消化房地產庫存尚有一定難度。
朱啟臻:實際上這一個億的人口已經在城市生活了多年,他們已經使用了多年城市的公共服務,把他們變成城市居民,并不會增加政府額外的開支。比如說學校,盡管你過去沒有讓他在學校名正言順地讀書,但他花了錢、交了贊助費,依然在使用著這個資源。所以從制度障礙上,不會有新的障礙,只要你把不平等的限制取消,不用增加額外支出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但我認為不要指望這一億人解決房地產的庫存。這些人允許他買房子,但他并不是富裕階層,他不可能買那些豪宅,可能只是解決廉租房問題、經濟適用房問題,但是依然解決不了目前房源過剩的問題。不要指望農民工解決,他不是解決房地產的一個有效途徑,所以也不要把農民工落戶城市變成救房地產的一個有效措施。
(記者:湯一亮紀翔)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鄉村之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