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張紹生: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財政政策研究

[ 作者:張紹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1-04 錄入:王惠敏 ]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 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重要舉措。財政部門應在分析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 積極研究對策措施, 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探索

農業產業化是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形式和發展源頭。山東省農業產業化起步較早, 早在20世紀90年代, 濰坊市就摸索實踐出產供銷、貿工農、經科教緊密結合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 此后全省農業產業化蓬勃發展, 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累了經驗、探索了路子。近年來, 根據中央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決策部署, 山東各地立足當地農業資源稟賦,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延伸農業產業鏈條, 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打造農業新型業態, 探索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融合發展模式, 涌現出一批產業融合發展的成功典型。

(一) 農業內部產業融合模式。以農牧結合、農林結合、循環發展為導向, 調整優化農業種植養殖結構, 發展高效綠色農業, 挖掘農業發展潛力。山東祥和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綜合性乳品企業, 在大力發展高效奶牛養殖、乳品加工銷售的同時, 利用養殖廢棄物建設大型沼氣工程, 配套建設日發電2500度的沼氣發電站, 新建年產6萬噸有機肥生產加工線, 利用自產有機肥供養70多個綠色有機蔬菜大棚, 公司還建設了集生產、觀光、旅游、休閑、住宿于一體的現代化莊園, 實現了奶牛養殖、鮮奶加工、畜糞綜合利用與還田、有機蔬菜生產、農業休閑觀光的有機整合與生態循環, 促進了農業三次產業融合和價值提升。

(二) 產業鏈條延伸融合模式。以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為主體, 以種養殖為基礎, 以農產品加工為紐帶, 以銷售服務為引領, 推進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環節向前向后延伸, 實現一二三產業交融發展。寧陽縣友邦糧食種植服務專業合作聯合社通過“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等有效形式, 以小麥為主導產業, 向前延伸完善了生產、收儲、烘干等服務體系, 向后延伸促進了精深加工和產品營銷, 實現了小麥一二三產業的緊密融合。2016年, 山東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向前延伸發展, 建設生產基地3537萬畝, 主要農產品原料采購值2746億元, 有效解決了農產品賣難問題。全省與龍頭企業建立對接關系的農民合作社12286家, 參與產業化經營的農戶達到1900萬戶, 戶均增收超過2680元。

(三) 農業功能拓展融合模式。著眼農業新功能的產業化開發和商業化利用, 大力發展休閑、觀光、采摘、體驗等農業新業態, 構建融合生產、生活、體驗和生態功能的多功能農業產業體系, 增加農業發展的增值環節和空間。山東立泰山茶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鞏固壯大種植、加工規模的基礎上, 對現有茶園進行升級改造, 深度挖掘茶文化底蘊, 打造集游、購、娛于一體的茶園觀光區、茶葉加工區、茶文化休閑區、游客炒茶體驗區“四區”生態園, 累計接待游客3.6萬人次, 實現旅游收入1200萬元, 帶動周邊村莊貧困戶實現園區內就業52人次。截至2016年底, 全省共創建國家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17個、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30個、省級各類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項目200多個, 全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達到12000余家, 全年營業收入超過550億元, 其中農副產品銷售收入300億元。

(四) 科技滲透發展融合模式。通過信息技術、商業模式創新向農業領域滲透、擴散, 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創意農業、定制農業、電商平臺, 引發一二三產業串聯融合, 在農村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煙臺市把大櫻桃電子商務作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突破口, 邀請知名電商平臺開展產銷對接、引進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千縣萬村項目搭建電商生態體系等, 促進了電商經營主體的快速壯大, 2016年煙臺大櫻桃的網上銷售額達3.73億元, 同比增長118%。目前, 山東特色農產品在線經營企業和商戶達到10萬多家, 全年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約600億元, 網絡零售額約100億元, 同比均增長40%以上, 建成淘寶村108個, 淘寶鎮12個, 培育了“農商1號”“點豆”“杞農云商”等知名農產品電商平臺。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山東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總體看仍然處于初級階段, 產業間互聯互通性不強, 產業鏈、價值鏈實現不充分, 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1×2×3=6”的乘數倍增效益。主要問題表現為:一是鏈條延伸不夠長。在產業鏈延伸型融合中, 多數農業經營主體是以“種植+加工”“種植+銷售”模式進行二次產業簡單融合, 全產業鏈的產業融合數量少、規模小, 產品附加值也不高。二是融合程度不夠深。目前的產業融合多數是對各產業的簡單疊加組合, 很少通過管理模式創新、技術滲透來引領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從而限制了產業融合的增值空間。三是項目質量不夠高。大部分融合發展項目高品位、多樣性、特色化不足, 低水平、同質化問題突出, 缺乏差異化競爭, 導致資源過度開發、市場無序競爭、環境遭到破壞。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 主要是新型經營主體發育不充分, 規模不夠大、發展水平不高、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比較突出。經營者職業化經營程度較低, 參與融合能力不夠, 尤其是創新能力較差, 不具備開發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和新產業的能力, 抑制了先進技術要素的融合滲透。參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利益主體復雜多元, 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是產業融合穩定發展的基礎。但目前大多數新型經營主體運作程序不規范, 社員聯系不緊密, 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尚未完善。由于部分工商資本的資本優勢和市場強勢, 造成農民在融合發展中話語權較弱, 在權益分配中處于邊緣地位, 影響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穩定發展。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需要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和高效的公共服務, 目前這方面還有差距。從硬件上看, 一些農村道路、網絡通訊、倉儲物流設施比較落后, 導致農村內部以及農村與城鎮間互聯互通水平較低。從軟件上看, 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不高, 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 農村服務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同時,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仍然經常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財政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建議

財政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應堅持問題導向, 找準著力點, 對癥下藥, 有針對性地解決融合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 強化政策措施, 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 切實增強創新發展能力。新型經營主體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主要力量和關鍵因素, 財政應首先支持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 切實發揮其在產業融合發展中的“領頭雁”作用。一是支持解決發展問題。進一步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政策扶持力度, 重點支持規模較大、運作規范、帶動能力強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 探索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合作帶動、整體發展的有效機制。二是支持解決能力問題。加大農民培訓力度, 重點支持開展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負責人培訓, 加快培育一批懂經營、懂市場、懂先進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切實增強新型經營主體的創新發展能力和參與融合能力。三是支持解決融資問題。加快建立健全全省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 推進省級擔保機構向市縣延伸, 通過銀擔合作推動信貸資金投放, 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二) 突出支持重點, 著力推進產業深度融合, 真正實現價值乘數倍增。財政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應堅持高點定位, 以體制機制創新和技術滲透為動力推進融合發展, 積極培育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 切實發揮產業融合發展的乘數倍增效益。一是支持產業集群型融合。統籌整合資金, 大力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園區建設, 以園區為依托, 借助園區相對完備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的空間疊合和集群發展, 推動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構升級, 把園區建設成為一二三產業相互滲透、交叉重組的融合發展示范區。二是支持服務引領型融合。大力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建設, 加強疫病防控、質量監測、市場信息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推進農村服務業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網絡化發展, 通過現代服務業打通一二三產業節點, 引領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三是支持技術滲透型融合。在支持農業傳統領域融合發展的同時, 把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到農業生產、加工、營銷各環節, 實現現代先進科技與農業產業的融合發展。支持“大數據”和“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向農業滲透融合, 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和物流手段, 縮短供求雙方之間的距離, 減少產品流通的中間環節和交易成本。

(三) 創新投入方式, 推動完善利益聯結機制, 穩定融合發展基礎。財政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應加強政策引導和制度設計, 合理協調各方利益關系, 建立合作共贏機制, 推進產業融合穩定發展。一方面, 積極采取以獎代補、貸款擔保、貸款貼息、產業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 吸引工商資本投入農業, 提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提高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 進一步創新政策設計, 鼓勵引導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通過訂單農業、保底收購、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方式, 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財政在落實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政策, 以及安排財政支農項目時, 應與是否與農民合作社、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相掛鉤, 強化龍頭企業聯農帶農的激勵機制, 真正讓農民和經營組織分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紅利”。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財政2018年0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免费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 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视频 | 亚洲欧洲日韩淙合久久 |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 亚洲AV日韩AV国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