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的時代背景下,農業行業如何創新發展?今(18)日上午,在“構建新型產業聯合體,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專題報告會上,北京磁云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李大學作了題為《產業互聯網創新模式》的演講,給出了看法和建議。
李大學是磁云科技創始人兼CEO、京東集團終身榮譽技術顧問,被業界稱為“產業互聯網第一人”,對互聯網技術及運營有獨到的見解和豐富的經驗。曾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如今,互聯網已經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重構一切。李大學用三個詞概括了這個時代的特征:消費升級、互聯網正在重構一切、馬太效應。“所以我們要去看互聯網帶來的主要改變,或者說產業+互聯網最大的商業機會。”
在李大學看來,互聯網對農業發展帶來三個機會。第一個機會是農業并購整合互聯網化,我國農業存在小、散、弱的特點,資本的手段加上互聯網的手段,可以讓其變得更有序。他認為,各個產業其實存在著大量浪費,所以制造出來的東西最后到了老百姓手里,往往已經加了很多倍。就拿養豬這個產業鏈來說,做飼料的成本,營銷成本、渠道成本太高,當農業集約化以后,行業痛點將得到有效緩解。
第二個機會是深度工業化、技術驅動農業發展。李大學認為,行業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在各行各業太低,農業今后一定要機械化、要工業化發展,將大大提升生產力。
第三個機會是基于產業大數據的金融創新。李大學說,由于產業小、散、亂,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存在融資難、融資貴、三角債的問題,很難擴大市場,如果企業用互聯網的手段形成一個網絡平臺的話,就能形成閉環的大數據,進而對金融進行創新。
因此,李大學認為未來的企業一定要有三個標配。一是無人化機器,隨著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無人化、自動化將是趨勢;二是技術驅動,不僅是IT技術,還包括各個行業的技術;三是數據驅動,把握市場真正的需求,實現產業的有效資源配置。
此外,企業還需要具有以下核心能力。第一個能力是用戶力,思考如何把客戶留住、照顧好;第二個能力是數據力,利用數據、挖掘數據,最后能通過數據獲得能力;第三個能力是創客力,各個產業也要研究如何將問題打碎,變成積木,組合出這個產業未來的藍圖;第四個能力是共享力,應該建立一些共享平臺,創客力加上共享力其實就是創新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華龍網 2017-11-1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