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昨天從十九大傳來的最新政策“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
很多人都知道的,第二輪土地承包是從1998-2028,如果再加30年,就可以承包到2058年,換句話說,農民兄弟“小地主”的身份至少可以保持到2058年。
那這個超級無敵大政策將為中國農業帶來哪些變化?作為混農業圈的小探馬今天幫大家梳理下
首先,這個政策會加速土地流轉。很多已經拿過地的農業從業者可能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農民一畝地一年到頭也就凈掙800塊,這還得他自己耕地、澆水、施肥、除草…,但是你直接花800塊想租過來有的農民兄弟還不干!后來發現,不是他們傻不會算賬,而是他們有一個顧慮:再有個十來年第二輪承包就到期了,如果現在租給別人,萬一到時候政策有變怎么辦?所以,這就造成一些農民寧肯把地荒了也不敢租給別人,影響土地流轉的速度。這次十九大的政策給農民一個定心丸:放心吧,地還是你的,盡管往外租。
其次,土地流轉價格降低。休閑農業、采摘園、田園綜合體…這些都需要租地,可是過去的一段時間,土地成本過高,有的地區甚至1100元/畝,這意味著租金比農民自己每畝地的純收入還要高。但是,政策一出將使更多農民放心的把土地租出去了,供方數量變大,需方不變的情況下,預測土地流轉價格會適當降低。這也會促進更多農民從土地上釋放出來,同時加速了農業現代化進程。
最后:加速特色小鎮的發展速度。城鎮化的過程簡單說也是農民變市民的過程,要么去了城市,要么就地城鎮化。這正好配合了最近的投資熱點:特色小鎮。特別是今年,很多房地產企業轉型做起了田園綜合體和小特色小鎮。更多農民從原來的“小農經濟”解脫出來,正好成為特色小鎮的創業主體和消費主體。
無疑,第三輪的土地政策為中國的農業現代化、農民城鎮化提供了最有力的土地基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合論壇官網 2017-10-2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