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做到了找準窮根,扶真貧、真扶貧。下一步,精準扶貧應以扶貧對象能力提高為中心,把提高貧困對象能力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貧困群眾真脫貧、不返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加大扶貧投入、創新扶貧方式,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6年,我國貧困人口每年減少1391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貧困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
減貧提速成效巨大
近5年以來,我國減貧明顯提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按現行國家農村貧困標準(2010年價格水平每人每年2300元)測算,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萬人減少至2016年的4335萬人。全國農村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的10.2%下降至2016年的4.5%。
同時,特困地區貧困狀況明顯緩解。貧困地區農村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23.2%下降到2016年的10.1%,貧困規模從2012年6039萬人減少到2016年2654萬人,累計減少3385萬人,占全國農村減貧總規模的六成。此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村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24.4%下降到2016年的10.5%。貧困規模從2012年的5067萬人減少到2182萬人,累計減少2885萬人,下降幅度為56.9%。
中國為全球減貧作出重大貢獻。按照現行農村貧困標準測算,從1978年到2016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7.3億,貧困發生率從1978年的97.5%下降至2016年的4.5%。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數據,按照每人每天1.9美元的國際極端貧困標準測算,1981年至2013年中國貧困人口減少了8.5億,占全球減貧總規模的69.3%,為全球減貧作出了重大貢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5年發布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在全球減貧中發揮了核心作用”。
“精準扶貧在扶貧理論上是沒有先例的,我們現在做的是沒有先例的一種重大社會實踐。”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國寶表示,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對于推進人類反貧困事業進步和千年發展目標實現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找準窮根扶貧有方
扶貧要先識貧,誰是貧困戶、什么原因致貧?摸清貧困家底,是精準扶貧的第一步。2014年,80萬人進村入戶,共識別出12.8萬個貧困村,2948萬貧困戶、8962萬貧困人口,建立起了全國統一的扶貧開發信息系統。2017年2月份,各地對前一年脫貧真實性開展自查自糾,245萬標注脫貧人口重新回退為貧困人口。精準扶貧不僅有了大數據支撐,還實現了動態管理,改“漫灌”為“滴灌”,把寶貴的扶貧力量用到了最急需的地方。
財政資金大幅跟進。2016年,中央和地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首次突破1000億元。今年的投入更大,中央和地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規模超過1400億元。與此同時,扶貧小額信貸正在發揮重要作用。“建檔立卡貧困戶想通過發展產業來脫貧,金融機構給予貸款,5萬元以下、3年以內免擔保、免抵押,銀行按基準利率放貸,扶貧資金全額貼息。”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說,截至去年,共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2800多億元,有802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
人力、組織保障更有力。各地黨政一把手搞調研、督促檢查、抓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到2016年底,共有17.68萬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扶貧工作,共覆蓋全國12.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軍隊和武警部隊共確定3500多個貧困村建立定點幫扶關系。全國共選派了駐村干部77萬多人、第一書記19.5萬人。68家中央企業開展“百縣萬村活動”。扶貧辦、中組部、統戰部等9部門統籌協調,定點扶貧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
同時,貧困問題最突出的區域、群體和環節成為脫貧攻堅的工作重點。“瞄準特困地區、特困群眾和貧困人口集中的貧困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加大幫扶力度,包括思想動員的力度,分類施策。”劉永富說,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做到了找準窮根,扶真貧、真扶貧。
評估考核更加嚴格
陜西省子洲縣周家鹼鎮趙場村在推進產業化養羊扶貧項目中時,村黨支部書記王軍、村委會主任侯世軍虛報養羊戶18戶,套取補助資金9萬元,并以“項目開支”為由,違規收取32戶養羊戶1.6萬元,用于村務開支。去年12月份,陜西省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通報2人分別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違紀資金被收繳。
精準扶貧,管好錢、管好人是關鍵。為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檢驗,中央明確要求今年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考核重點有四項:一是對中西部22省省級黨委和政府2016年度扶貧開發工作成效開展正式考核,并組織有關省份實行交叉考核。二是組織第三方對各地擬宣布退出的貧困縣開展評估檢查。三是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采取交叉考核方式,重點考核減貧成效、勞務協作、產業合作、人才支援、資金支持情況。四是開展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考核,采取各牽頭部門分類考核的辦法。
“考核結果作為對省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劉永富說,中央政府對綜合評價好的省份通報表揚,并在2017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分配上給予獎勵。今年4月份,黨中央、國務院授權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約談了綜合評價落后的8個省的黨政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
在強有力的人力物力保障,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下,如何做到脫貧之后不返貧?“長遠穩定脫貧靠的是貧困戶本身。”吳國寶認為,除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三方扶貧合力之外,精準扶貧應以扶貧對象能力提高為中心,只有把提高貧困對象能力作為精準扶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讓貧困群眾真脫貧、不返貧。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