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習近平指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抓手

[ 作者:學習中國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6-30 錄入:吳玲香 ]

“農,天下之大業也。”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基礎。沒有農業現代化,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6月22日,習近平在山西省調研考察時強調:“要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2017年6月21日下午,習近平在忻州市岢嵐縣趙家洼村察看作為全村唯一生產生活水源的淺層滲水井。)

一、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旨在解決農業資源要素配置和農產品供給效率問題,提高農業產業的整體競爭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提升農村經濟。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相比,我國農業產業體系還存在資源環境匹配度不高、糧經飼統籌不夠、種養業結合不緊、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強、流通體系效率不高、低端農產品過剩和高端優質農產品不足等問題,迫切需要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習近平要求“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促進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

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目前,我國農業的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低端產業多、低端產品多,低端過剩、高端短缺,嚴重影響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2016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促進融合發展,優化產業結構,著眼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收益,努力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促進雜糧雜豆、蔬菜瓜果、茶葉蠶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藥材和特色養殖等產業提檔升級,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要求“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具體措施包括: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加快發展現代食品產業;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2016年12月,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指出:“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上,著力優化產業產品結構。”

培育新動能拓展價值鏈。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一個集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文化服務、資源開發等產業為一體的綜合系統。農業不僅具有食品供給功能,而且具有就業增收、生態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功能。農業功能拓展越充分,農業產業體系就越健全,農民增收渠道就越通暢。然而,當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水平和轉化增值率依然偏低,農業的生態、社會、文化等功能仍挖掘不足,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不高,帶動農民增收能力弱。因此,必須從農業產業體系整體謀劃,推動農業生產全環節升級,加快形成從田間到餐桌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格局,更好引領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推動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

(2013年11月27日下午,習近平在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智能化溫室了解農業科技創新情況。)

二、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是先進生產手段和生產技術的有機結合。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就是要用現代設施、裝備、技術手段武裝傳統農業,發展綠色生產,提高農業良種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當前,我國農業生產手段仍顯落后,中低產田仍占相當比重,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不夠,突破性的新品種、新技術仍然偏少,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劇,這對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習近平指出:“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完善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以科技為支撐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農業生產手段現代化。機械作業是農業生產的發展方向。建國初期毛澤東同志就提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發達國家都很重視生產手段的創新和應用。如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應用大型農業機械和先進智能裝備,使得農產品總量和農業生產率大大提高。因此,應強化農業設施裝備建設,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工廠化農業,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推進主要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運用先進設備代替手工勞動,特別是在產前、產中和產后各個環節中大面積采用機械化作業,可以大大降低農業體力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 。

農業生產技術科學化。盡管我國農業良種化、水利化、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但技術仍是“短腿”。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在生產技術上,要大力推進優質特色農畜產品品種改良,大力開發推廣綠色高效種養技術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促進農業節本降耗、轉型升級、提質增效。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農科院召開座談會時強調:“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的原則,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安全環保法治化,加快構建適應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發展要求的技術體系。”

農業產品質量綠色化。習近平指出:“要堅持市場需求導向,主攻農業供給質量,注重可持續發展,加強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要抓好源頭,尤其是要減少源頭污染問題。要加快建設一批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的農業生產基地,積極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開展農業清潔生產,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即控制農業用水總量,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畜禽糞便、農膜、秸稈基本資源化利用。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三、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仍以小規模分散經營為主,生產成本高、比較效益低、現代生產要素引入難等問題突出,新型經營主體扶持政策不健全、培育滯后,社會化服務支撐不足,迫切需要加快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家庭經營為基礎。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這是由農業生產特征和家庭社會經濟屬性共同決定的,是對農民權益的尊重與保護。習近平指出:“堅持黨的農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要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這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魂’。”農村集體土地由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農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體都不能取代農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論承包經營權如何流轉,集體土地承包權都屬于農民家庭。不能在推進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過程中損害農民的承包經營權,而必須尊重農民承包經營權,切實加強對農民承包經營權的保護。

規模經營為依托。農業規模經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農業現代化進程,是由傳統的分散經營的小農經濟向集約化、規模化現代農業經濟轉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數量不斷減少、規模不斷擴大。規模經營不僅更利于使用機械化生產等新技術,還可以攤低科研成本、經營成本、生產成本,以及擴大產量、積累資本等。習近平指出:“家庭分散經營且規模小,生產技術水平低,大多數農民很難依靠自身的力量順利進入市場,從而構成了土地家庭承包與分散經營的農民難以進入市場這一嚴重制約農村市場化建設的深刻矛盾。”“壯大了的集體經濟,能夠為分戶經營提供有效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承擔起引導農村進行開發性生產,開展農業科技示范,以及組織、協調千家萬戶家庭經營的職責,還能夠通過不斷增加對農業生產的投入,為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就是要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壯大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推動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習近平指出,要“以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為抓手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目前,各類公益性和經營性服務組織蓬勃發展,專業化、系列化、多層次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公共服務機構為主導、多元服務主體廣泛參與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特別是一些經營性服務組織以全托管、半托管方式,在供種供肥、農機作業、生產管理、產品銷售等環節為農戶提供服務,既不改變農戶承包關系,又保證地有人種、地能種好,在實踐中顯現出旺盛生命力。要進一步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業,增強農業服務主體的服務能力。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堅持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農業服務主體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骨干力量,充分發揮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在農業機械和科技成果應用、綠色發展、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引領功能。”“支持多種類型的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專業化規模化服務。”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中國要強,農業必強。“四化同步”,農業現代化不能拖后腿。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把構建“三大體系”作為主要抓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中國(微信公眾號)2017-06-2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精品 | 日本在线视频一二三区 |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第一免费中文在线 | 亚洲男女精品天堂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二区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