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該發放給扶貧對象的葡萄苗、百香果苗,卻發放給了非扶貧對象,這里面有沒有權錢交易?有沒有貪腐行為?”廣西百色市檢察院反瀆局局長黃兆飛,在向記者介紹一起涉農扶貧案件時說。(人民網 5月22日)
扶貧是一項惠及民生,利及百姓的大好工程,對加快脫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的意義。但一些喪心病狂的基層干部雁過拔毛般地對扶貧款層層克扣,嚴重阻礙了扶貧工作的持續深入開展,極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和繁榮發展。
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部分基層干部官員如此卑劣的斂財方式實在有辱黨和政府在民眾心中的公信力。對于扶貧款這樣的“唐僧肉”可吃不得,因為這可是困難群眾的救命錢。對此等亂象還須從狠治和預防才能根除。首先,要嚴查貪腐扶貧款的現象。某些官員長期雄霸一方,勢力盤根錯節,導致民眾敢怒而不敢言,這就更需要有關部門聯合配合,揪出這群害群之馬,徹底將這些吮吸民眾鮮血的蟲豸剔除殆盡。要堅決露頭就打絕不手軟,對涉事官員干部必須做到從嚴處理,以人民的名義嚴查貪腐扶貧款亂象,給人民一個滿意的交代。其次,是要打好“預防針”。扶貧款是困難群眾的救命錢,不是可以流入個人腰包的“唐僧肉”。在加大扶貧力度的同時,更不要忘記加強對基層官員干部的思想教育。切勿讓腐敗從內部開始,要讓官員干部們時時刻刻銘記著“緊箍咒”。最后,是要堅決落實責任。對于已經涉事貪腐扶貧款的要堅決進行追責。層層問責,才能敦促層層監督。管一方天地,握權力予手,就得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將問責制度推及至最基層,才能杜絕慵政懶政不作為,才能真正將扶貧事業深入民心。
反腐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將扶貧款當做“唐僧肉”的恐怕依然大有人在。然而扶貧并非扶貪,扶貧關乎著民眾福祉和社會穩定繁榮,必須對貪腐扶貧款的現象嚴厲整治,斬斷其觸角,輔以預防及思想教育,讓每一筆扶貧款分毫不差落實到民眾手中,真正讓民眾共享社會發展成果,而非變成別有用心的官員的私人小金庫。其路漫漫任重道遠,但反腐永遠在路上。
作者地址: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安昌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