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奔走在古村落活態保護路上的追夢人
當全球矚目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懷柔那個千嬌百媚的雁棲湖召開之際,幾乎同期,中國古村落活態保護大會在河南安陽的林州市舉行。這個曾經以可歌可泣的“紅旗渠”創舉而震驚世人的縣級市,迎來了一批激情洋溢、充滿鄉村復興情懷的追夢人。此次大會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會場內外充溢著濃濃化不開的文化氣息。
大會貫穿三個主題論壇——古村落保護與行政管理、現代農業科技助力古村落發展以及古村落保護與旅游資源開發,匯聚了農村問題研究、建筑設計領域的學者、教授,現代城市管理者,民間藝術協會專家、行業協會工作者,有志于古村落保護、發展并踐行其間的中青年創業者,以及金融、實業界的大咖們,從歷史到現實,概念到項目落地,運營推動的軌跡隱約可循,大會組織者的深意可見一斑。
羅楊、姚兵、張柏、李先逵、張孝德、朱啟臻、付清遠、羅德胤、梁繼紅等一批專家學者為大會帶來一場文化與思想的盛宴。大會旗幟鮮明地闡述了農村復興為城市所不可替代的多重社會功能與深遠意義,追溯探討了承載“萬世文明之碼、千年興衰之謎”的鄉村大乾坤,再現了一幅“詩禮傳家、天人合一”的古鄉賢為脊梁的鄉村和諧安寧美景,展現出中國古村落活態保護火熱開展的生動場景與喜人成果,為農村復興、古村落活態保護描繪了令人向往的藍圖!
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舌尖上的中國”大型紀錄片,一度將中國鄉村的古老生命力與魅力展現在世界面前,鄉村復興的時代大主題也在這具像的呈現中得以極大的彰顯。鄉村里的大乾坤,豈止在舌尖?那隱匿于長窄巷中一個個圍合的四合院落、那歲月斑斑的青磚、紅墻、琉璃瓦、舊門墩,村口手握長炳煙斗的老阿伯那刻滿歲月痕跡的側影,無不默默言說著曾經鮮活的、令人唏噓的鄉村記憶與濃濃鄉愁。
鄉村,十億華夏子孫曾經的根,在城市化大發展的進程中,隨著鄉村青壯年的進城務工,曾經生機勃勃、炊煙繚繞的鄉村慢慢地衰敗,鄉村文化一點點流失。如今終于迎來“建設美麗鄉村”、“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春天,越來越多創業青年有志于回鄉建設新農村、涌現出一批煥發新顏的古村落。古村落創客的出現也在推動各地古村落保護與活化示范基地的建立,成功的案例能否大批復制以挽救散布在祖國大江南北的古村落呢?鄉村復興路上,推動中國古村落活態保護和發展事業朝產業縱深發展的諸多要素中,制約古村落保護與活化形成大范圍集群效應最為核心的一環進入了與會者的視線。
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教授指出,城鄉要素的雙向流動,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土地的流轉和人才的流動,土地的流轉包括耕地流轉和宅基地流轉。就耕地的流轉,中央明確了三權分置政策,流轉土地經營權保留承包權可以使農民放心進城,為農民融入城市從而變成真正意義的市民提供保障。同時也為返鄉農民或下鄉的人才提供發展規模農業的空間。宅基地的流轉也同樣重要。只有實現宅基地的合理流轉,農戶才能獲得財產性收入。下鄉的人才能在鄉村獲得穩定的住所。這樣,既可以遏制鄉村的衰敗,發展現代農業,也有利于減輕城市的人口壓力。因此,農地和宅基地流轉以及城鄉人口的流動要同步進行,兩者在農村和農業發展中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
鄉村復興的大幕正在徐徐拉開,我們期待著開啟鄉村創業夢,重溫鄉賢文化,再續鄉村繁榮!
(作者:光明網記者)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網-旅游頻道 2017-05-16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