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處于“十三五”規劃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成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脫貧攻堅工作時強調:“當前脫貧工作,關鍵要精準發力,向基層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這一論述,充分彰顯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民生問題,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也緊密契合了“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共享發展成果理念。
脫貧攻堅,關鍵在基層,要準確把握工作思路,突出“精、深、細、巧”,真抓實干,扶到位、真脫貧。
脫貧攻堅應加強困難人員摸排梳理。要全面掌握困難群體的家庭狀況、勞動能力、就業需求等實際情況,按照“一戶一冊、情況清楚、分類清晰”要求,建立困難人員臺賬檔案,推進低收入及邊緣人員實名制動態管理,奠定精準施策基礎。同時,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大力宣傳就業創業政策,拓寬困難群體服務渠道。
脫貧攻堅應豐富形式拓展幫扶渠道。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困難群眾喜聞樂見的就業促進活動,以就業援助月、就業巡回服務年、對口扶貧等專項活動為載體,走進園區、社區、企業、基地,送政策、送咨詢、送崗位。將精準就業幫扶貫穿就業促進工作始終,依托當地人力資源市場優勢,組織開展專場招聘會,緩解勞動力供需矛盾。
脫貧攻堅應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托底。全力構建“政府+市場+社會”的公益性崗位體系,提供熱心、耐心、盡心、暖心、舒心的“五心”市場推薦就業服務,對特困人員實行政府托底安置就業,嚴格兌現“不挑不選,48小時上崗”承諾,發揮政策促進就業作用,全面落實就業創業政策,鼓勵幫助扶貧對象多渠道多方式實現就業。
脫貧攻堅應引導貧困人員轉變思想。將脫貧攻堅由“輸血”工程轉變為“造血”工程,積極引導困難群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充分發揮當地資源稟賦和自身優勢,遵循市場法則和經濟規律,從思想上脫貧,靠雙手來致富,實現困難群體從被動就業、低水平就業到高質量就業和主動創業的根本性轉變,推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作者單位:成都市錦江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