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央紀委按照七次全會的部署,聚焦扶貧領域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問題,繼續開展多輪次、滾動式重點督辦,督促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處膽敢向扶貧款物伸手的問題。(新華社3月39日)
扶貧資金原本是貧困群眾的“救命錢”,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本質特征。然,近年來一些基層干部卻在這些資金上動手腳。日前,中央紀委公開曝光了八起典型案例,在這幾起案件中,幾乎涵蓋了扶貧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腐敗行為,什么虛報套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什么弄虛作假;什么挪用扶貧工作經費發放手機補助;什么違規發包扶貧工程;什么侵占移民資金;什么向危房改造村民收取“跑腿費”等等如是。中央紀委按照七次全會的部署,聚焦扶貧領域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問題,將繼續開展多輪次、滾動式重點督辦,督促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處膽敢向扶貧款物伸手的問題。筆者以為,對無視黨規黨紀、損壞黨和政府形象的“螻蟻”級貪腐就當予以重處絕不手軟。
“蠹眾而木折,隙大而墻壞”。縱觀報道中河北省淶源縣扶貧開發局原局長妥開祥虛報套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等問題;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扶貧辦、區財政局、贛榆農商銀行弄虛作假,套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問題;湖南省城步縣丹口鎮白水洞村黨支部原書記李德平等人違規獲取扶貧工程項目并騙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問題;重慶市云陽縣鳳鳴鎮違規發包扶貧工程等項目、多名黨員干部謀取私利等問題;陜西省戶縣五竹鎮周店村村委會原主任李鵬向危房改造村民收取“跑腿費”等問題……誠然,這些案例涉案金額算不上巨大,但是涉及村民人數眾多,離村民切身利益最近,造成的影響也極其惡劣,對黨和政府的公信力而言不啻為一次塌方。
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才能對黨忠誠、為政清廉。當然,從這八起典型案例來看,說明在扶貧領域黨風廉政建設還存在薄弱環節。如在扶貧資金、項目增多的過程中,監督沒有及時跟上,存在監督滯后、缺位、錯位問題;改革不及時不徹底,導致原有的一些體制機制漏洞和深層次弊端逐步顯現等等。再退一步說,之所以存在如此扶貧領域腐敗亂象,除了當事人思想覺悟不高之外,更可能是因為相關的監督機制運轉失靈,沒有從根本上堵住可能存在的罅隙。為此,對于腐敗分子運用公共權力為個人攫取私利行為,如果不受到懲處,他們就會不斷地用手中的權力來謀取私利,廣大群眾本應享有的發展成果就會成為個別人的囊中之物,理當絕不手軟。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從解決絕對貧困,到減少相對貧困;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實現全面小康,變化的是扶貧任務,不變的是為民情懷。而要鏟除扶貧領域腐敗,做到有的放矢,就得標本兼治。得通過完善體制機制,在嚴查減少扶貧領域腐敗存量基礎上遏制腐敗增量;得在財務公開上透明、清晰、規范,規避部分村組“化繁為簡”,在村級財務公開的時候“搭車公開”;得加大群眾廣泛參與度,集民智、聚民力,在監督中減少可能尋租的機會;得加大懲處力度,讓黨員干部務必在作風上做到嚴和實,不與民爭利。或許,就能確保基層干部不敢亂作為、不作為。
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扶貧是一項事業、一項工作、一份責任。無疑,扶貧領域腐敗,是打贏脫貧攻堅這一戰役的巨大障礙,必須堅持高強度、大力度治理扶貧腐敗,千萬別讓“蒼蠅”之腐破壞黨群關系,直接影響黨和政府的群眾基礎,讓扶貧領域腐敗成為扶貧“絆腳石”。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