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拔窮根,根本在交通和教育。”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表示,要通過補齊教育這塊短板,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十二五”期間,貴州教育投入總計3430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6倍;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個財政窮省,貴州連續4年壓減5%以上行政經費,支持教育事業發展。(轉自 人民日報)
目前,精準扶貧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全國人民使出洪荒之力,邁開步子,甩開膀子,擼起袖子。修橋、鋪路、挖水塘,送米、送油、送溫暖,送技術、給資金、促產業……都不失好方法。然而有一部分人,是永遠扶不起來的阿斗。沒智力、沒體力,靠政策兜可以脫貧,但永遠也富不了。
在扶貧工作中,有一類群體,值得關注,那就是貧困家庭的學生。俗話說:欺老不欺少。少年盡管現在看起來還小、還弱、還窮,但假以時日,他們將會成長為青年、壯年,力量、經驗、財富都會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是家庭和社會希望所在。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人窮而智短”,貧窮會給孩子帶來傷害,會讓貧窮代代相傳。給貧窮家庭孩子必要的幫扶,將有可能改變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地區的命運
正如貴州省,把教育和交通相提并論,作為拔窮根的突破口。壓減行政經費,支持教育事業發展,保證貧困家庭的學生吃得起飯、讀得起書、看得起病。
孩子如同幼苗,需要在沃土中培養。對貧困家庭的孩子,多一分關注,給他們信心和支持,給他們必要的物資幫扶,使他們身心健康的成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讓貧困家庭的學生也能公平地享受義務教育,讓越來越多的窮孩子能走進大學和職業學校。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鼓勵他們學有所成,靠一技之長改變貧困山區的落后面貌。
教育扶貧,貴州做了表率。這樣扶貧,富在下一代。“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愿每個孩子都能在黨和國家陽光沐浴下,茁壯成才。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