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到四川團看望各位代表,指出,“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新浪3月12日 )
在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的路上一個都不落下,脫貧攻堅工作任重道遠。廣大農村,基礎條件差, 特別是一些很具體的家庭,想要做到從根本上斬斷窮根,著實需要下大力氣、狠功夫。
開弓沒有回頭箭,在大張旗鼓向全世界宣布這一重要決定的時候,我相信,至少在國家層面的領導就已經在心里暗暗立下了軍令狀。層層落實到基層,軍令狀還需要更細化。在過去的2016年,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盡管這還處于摸索階段,但是似乎每位脫貧攻堅崗位上的干部都早已進入狀態,對此項工作有了很多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脫貧攻堅工作需要較真的人。不難想象,一個凡事都較真的人是多么恐怖,但是面對脫貧攻堅工作,我們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在工作中堅持原則,追求完美,凡事都要弄個究竟,和自己有不同意見時大膽表達和據理力爭……脫貧攻堅,很多項目和資源都向基層傾斜,群眾能不能最終成為直接受益者,就依靠著這一群干部們,一五一十地將政策落到實處。除了政策落實較真,還需要針對工作本身較真。每一戶都有不同的致貧原因和脫貧措施以及返貧可能,如何杜絕撒胡椒面式的扶貧工作,就真的需要深入到群眾生活中,摸清楚所有情況,根據現有情況作出判斷和決定。
不脫貧就不調整干部,特別是“第一書記”。這是已經有了的明確規定,除非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這是很有必要的。從根源上去尋找貧困原因和脫貧措施,并非易事,需要了解群眾的想法,走進群眾內心,共同探索脫貧致富路徑。這一系列基礎性工作,耗費時間,但扎實與否也直接關系到后面脫貧的順利與否。不輕易調整,也是讓那些“第一書記”們沉下心來做事,從根本上帶領貧困群眾脫貧。
干部幫著干,群眾蹲著看。這就是典型的越俎代庖,不能夠將群眾真正扶起來。所謂扶起來,首先是思想,其實是行動,當然最終落腳點還在經濟狀況。只有從根本上扶起來,才是健康長遠的,才能夠讓貧困群眾真正走向小康。
(作者地址:甘肅天水)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