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橙的熱賣,大姆山茶園的成功,“順豐優選”和“本來生活”的爆火,既折射出大眾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又進一步說明了農業轉型升級對于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之重要。從田間一根白蘿卜到桌上一碗“白玉湯”,食品要經歷種植(養殖)、加工、存儲、運輸、售賣、烹飪等諸多環節,只有種植(養殖)這個最基本的環節安全了,才能保障“舌尖”更加安全。
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農藥、化肥利用率不足40%,每年約有35萬噸農膜殘留于土壤中,殘膜率達42%,不僅加速了耕地、水等農業之本的“折舊”,還嚴重威脅到食品安全;而大棚蔬果的生產,更加劇了農產品中的藥物殘留;動物“速成班”這些嚴重違背生物學規律的種植和養殖模式大量泛濫,令各種農藥、激素和添加劑充斥城鄉食品。而這些數據的背后隱藏的是農民對提高收入的渴望與農業發展模式、農業生產技術之間的不協調,更顯示出農業轉型升級的迫在眉睫。
那么要如何加速農業轉型升級?中央一號文件給出了明確的指導方向,從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夯實農村共享發展基礎;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激活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六個方向發力,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農業轉型升級是一場“長跑”,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協調好各方面利益,面臨許多重大考驗。各級政府必須直面困難和挑戰,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陣痛”,盡力降低改革成本,積極防范改革風險,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
(作者地址: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