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能力和民主程度減弱、農民權益糾紛增加、鄉村治理對象多元化、傳統鄉村秩序遭遇挑戰、鄉村缺乏認同感和凝聚力等諸多難題,都在呼喚一種新的‘鄉賢文化’出現?!?面對當前農村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張世珍呼吁,通過鄉賢文化建設,重塑農村鄉土文化,推進農村社會治理現代化。
鄉賢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在鄉村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一個地域的精神文化標注。在歷史文化長河中,歷代傳統鄉賢以其自身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鄉民、反哺桑梓、澤被鄉里、溫暖故土,對凝聚人心、促進和諧、構建傳統文化大有裨益。
“鄉賢文化積淀了我國古代鄉村基層治理的智慧和經驗,千百年來,多少從鄉村走出的精英人士,最后都會被鄉愁牽引,成為連接故土、維系鄉情、探尋文化根脈的精神紐帶,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穩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睆埵勒湔J為。
當然,在現代鄉村治理中重拾“鄉賢”概念,并不是簡單復古,而是以古為鑒、辯證取舍,將現代新鄉賢作為鄉村治理的重要力量,構建兼具鄉土性與現代性的鄉村治理模式,最終推動中國特色鄉村治理現代化。張世珍建議,應通過頌傳“古賢”、總結“首席鄉土專家庫”等鄉賢治村經驗、廣泛宣傳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善行義舉等措施,實施揚棄、發展鄉賢文化;通過培育“今賢”、造就“新賢”等措施,實施新鄉賢培育與成長工程;通過搭建鄉賢引領鄉風良俗的平臺、參與治理和回鄉創業的平臺,引導鄉賢回鄉以專長、技藝為家鄉建設服務,助推發展;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為目標,組建本地鄉賢理事會,探索構建“村兩委+鄉賢會”的鄉村治理模式,完善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機制,實現政府管理與村民自治的對接和互動。(記者 王聰)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政協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