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貧困戶吃“技能飯”還需落實“進課堂”

[ 作者:胡臣臣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2-08 錄入:18 ]

“提升貧困群眾素質和技能,增強脫貧內生動力和能力,關鍵靠教育。”該村第一書記井鐘告訴記者,“農民夜?!遍_課以來,已經吸引了近50名有勞動能力的農牧民走下馬背,走進課堂。(四川日報)

攻克扶貧“攻堅戰”不是常說常新,而要讓扶貧工作越做越少,最好是讓扶貧成為“歷史”,才是取得扶貧的真正勝利。要實現這一目標,只靠經濟上的“扶”是不夠的,杯水車薪,要靠技術上的“扶”,才具有可持續發展性,才讓擺脫貧困成為可能。

康定俄達門巴村靠教育讓村民吃上“技術飯”,一些村民成為養牛能手,靠技術讓家庭有了源源不斷的收入,這才是讓貧困戶脫貧的關鍵一招。雖然,村民嘗到了“進課堂”的“甜頭”,開始正確認識教育,也愿意主動接受教育,但是要讓“農村夜校”或者其他形式的教育持續發展下去,還需要深入研究、探討、煥發“進課堂”的吸引力,避免一些村民對于“學習”淺嘗則止。

一方面要加強“進課堂”的宣傳力度。任何事物都會遭遇邊際效益遞減的困境,讓村民“進課堂”也不例外。那么要想讓村民掌握“新技術”,獲得“新知識”,就不能讓其停下進課堂的腳步,就要加強教育優勢的宣傳力度,讓教育觀念植根村民心中,成為動力、信仰,才能保證其對于教育的渴求,也才是吃上“技術飯”的保障。

另一方面要保障“進課堂”的實用性。課堂知識及時、實用、高效才是“農村夜?!摈攘Σ粶p的法寶。如果知識脫離或者滯后于生產,那么村民對于教育的評價就會大打折扣。那么要讓“進課堂”長盛不衰,就需要教育組織者多花心思在課堂知識上,提高知識的使用效能。

讓貧困戶吃上“技術飯”不是看上去很美,尤需多方發力,不止是村民的事,更是村委會的事,只有讓課堂知識實用、高效,才能讓“技術”有用武之地,才能讓村民真正靠“技術”吃上飯。

作者地址: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八角井社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地址精品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 亚洲区少妇熟女专区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美女乳头 |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经典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