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海拔2900多米的“貴州屋脊”,有一個名叫海嘎的貧困村。外來駐村干部楊波,連續近七年決戰貧苦高山,帶領全村300戶貧困戶脫貧254戶。“第一書記”楊波成了海嘎脫貧路上的“守望者”。(01月11日 新華網)
“貴州屋脊”的偏遠,海嘎村的艱苦,這些因素都沒能動搖楊波書記脫貧攻堅的決心。他努力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克服種種困難,深入走訪調研,體察民情,為民解困。而這樣一位好干部的付出所得的回報,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真情扶貧的楊書記,是當之無愧的脫貧“守望者”,更是廣大扶貧戰線上的一根標桿。
近年來,隨著“精準扶貧”一詞被反復提及,扶貧政策不斷推陳出新,各級政府紛紛制定扶貧計劃,確立貧困村,貧困戶,指派脫貧攻堅“第一書記”進行對口幫扶,各地各部門高度重視,深入基層,走村串戶,關心貧困人群的冷暖,傾聽他們的意見和需求,傾盡全力解決貧困戶的困難,切實將脫貧攻堅落實到了行動上。
我們很欣慰,因為在廣大扶貧干部的不懈努力下,我們讓不少的貧困村脫貧摘帽,更是讓無數貧困人口的生活、醫療、入學、就業等方方面面都有了保障。然而我們在欣喜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這場沒有銷煙的攻堅戰還遠遠沒有結束,我們應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既要鞏固我們的扶貧成果,讓已脫貧地區和人口不再返貧,又要繼續幫助扶持未脫貧地區和人民,爭取早日達成全國人民脫貧致富的宏偉目標。
在接下來的脫貧攻堅戰役中,我們首先要更加堅定扶貧的決心。不論貧困地區路程多么遙遠,路有多難走,工作條件多么惡劣,只要當地的百姓依然處于貧困狀態,我們的干部就要奮戰在基層,實地走訪貧困家庭,千方百計,盡心盡力地研究落實扶貧計劃。首次,扶貧的方式要更加恰當。國家之所以提出精準扶貧這一要求,就是希望我們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能夠有所針對,抓得住問題的主要矛盾。同時,又要注重方式方法,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靈活開展幫扶工作,如此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當然,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扶貧的過程要持續。不斷夯實我們的扶貧基礎,就像是工人修建完成一座大廈之后,不忘時刻維修加固一樣。扶貧決不僅是一句動聽的口號,更不是我們為應付檢查而努力做出的臨時政績。只有把它當作每日必修課才能真正收到成效。
不忘初心立下脫貧志,堅持不懈打好攻堅戰,這是楊波書記以其辛苦付出的心血而詮釋的好干部作風。如果我們廣大的扶貧工作者都能見賢思齊,以楊書記為榜樣,兢兢業業戰斗在幫扶貧困的第一線,我們定能打一場漂亮的脫貧攻堅戰役,讓所有貧困人群得到惠及。
作者單位:綿陽市人社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