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下鄉采訪時看到,一些農民正在焚燒地里的秸稈,冒起濃濃煙霧,嚴重污染了鄉村環境,也為冬季防火造成了壓力。
近年來,隨著農村生產力的發展,農業機械唱起了主角,大多數農民不愿意再喂養耕牛,不再需要秸稈來作飼草。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電器在農村更加普及,煤氣、沼氣、太陽能等新型能源的使用日益廣泛,農民也不需要秸稈來作燃料。特別在新農村建設中,村莊為美化環境,清理“三大堆”,嚴禁秸稈隨意堆放。因此,玉米收獲后,大量秸稈殘留田間難以處理。于是,一些群眾采取焚燒的辦法來處理秸稈,這一現象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焚燒秸稈產生的危害不容小覷。數據表明,秸稈燃燒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三項污染指數達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濃度比平時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比平時高出3倍,相當于日均濃度的五級水平。不僅污染空氣環境,更危害人體健康。當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會對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等器官產生較大刺激,輕則造成咳嗽、胸悶、流淚,嚴重時可能導致支氣管炎發生。其次,冬天植被干燥,點火焚燒秸稈還可能引發火災,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一旦火勢失控,后果不堪設想。據報道,前不久,河南的一位農民焚燒秸稈時,引發山林大火,燒毀山林近百畝,這位農民因此受到拘留15日的處罰,并被罰款,教訓深刻。
另據公路部門介紹,在公路附近焚燒秸稈,產生的濃煙會導致能見度下降,對公路車輛通行產生影響,甚至引發交通事故。
目前,為了提高人民幸福指數,構建美好家園,讓人民群眾享有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水質、清潔的環境。各地也正在開展大氣污染治理行動,出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相關部門更是多次親臨一線開展督查。目前,一些地方不僅市區餐飲企業已全部用上了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企業更是被強制關停。清潔的空氣讓人人受益,但人人更有責,我們每一位,都應積極行動起來,為守護好清新空氣和藍天白云多做貢獻,絕不能將秸稈一燒了之。
事實上,秸稈用途廣泛,不僅可以青貯作飼青貯作飼喂養牛羊,還可用來制作養豬發酵床、制取沼氣。在山東煙臺,人們把秸稈粉碎作為青貯飼料,不僅提高了畜牧業的養殖品質,而且還節省了生產成本。此外,秸稈還可以用來培育食用菌,山東濰坊有一個村莊,家家戶戶用廢棄的秸稈發展食用菌,全村僅此一項,人均增收上千元。實踐證明,只要產業鏈完善,科技轉化條件具備,政策引導得力,秸稈就能發揮其自身經濟價值,變廢為寶。
秸稈年年有,對秸稈的處理也年年都要面對,農民收割、拉運秸稈的成本更是客觀存在。對此,政府各相關部門應真正站在群眾立場,積極想辦法幫助群眾合理有效處理秸稈,決不能簡單地一禁了之,將問題丟給老百姓自己解決。
作者單位:山東萊陽市廣播電視臺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