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12月21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研究“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165項重大工程項目進展和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等工作。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準確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內涵,對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至關重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新華社12月22日)
“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簡短的幾個字,從東到西、從南到北,以“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解決北方地區廣大群眾溫暖過冬,霧霾減排;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規范住房租賃市場和抑制房地產泡沫;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確保全國13億多人‘舌尖上的安全’”等等如是,可謂是沁人心脾,最是體現政府的擔當和為民情懷。誠然,做好民生工作,就是要始終貫穿從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心、最關切、最期盼的問題入手這條主線,舉全國之力辦好惠民工程,努力增進群眾福祉。它折射的是“暖心”。
回眸剛剛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017年,無論是全國整體經濟發展還是農村經濟的改革發展,都站在了前所未有的起點上。“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發揮改革牽引作用,解決難啃的“硬骨頭”;完善土地三權分置辦法;優化產品結構;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優化經營結構;立足比較優勢,優化區域結構;加快科技創新,增強農業發展動能;促進融合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等,在為準確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內涵同時,對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方向。當然,這一切的發展,最終的“落腳點”還是為民、惠民,讓民眾共享改革的紅利,有更大的“獲得感”。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其實,無論是冬季清潔取暖、垃圾分類制度、養老院服務、房租賃市場和抑制房地產泡沫、食品安全等,都需要政府有形之手撬動無形之手。而這一切都是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誠心誠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作為“出發點”的“連心”工程,樸實而且實在。無疑能架設起黨組織和群眾之間的紐帶關系。
加大督查,嚴厲問責不可或缺。毋庸諱言,要“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關鍵還在我們各級領導干部能否把這些問題放在心上,落實到行動上。就以霧霾天能不能減少為例,它既與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有關,更與農村生活方式革命有關,還與的一些地方管理者思想意識有關。從中央到地方不乏各類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而且對于環境的督查也可謂是不遺余力。從重點盯住中央高度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突出環境問題,到重點檢查環境質量呈現惡化趨勢的區域流域及整治情況。從重點督察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保不作為、亂作為的情況,到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然總是有唯gdp論英雄,打擦邊球者。為此,解決這些突出問題,還需要嚴格督查、“零容忍”問責。
一言以蔽之。民生工程是惠民工程,也是對干部執行能力的考驗,等同于干部為民的一張“考卷”。“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折射的是“暖心”,更是拉響干群一心、謀事創業的“集結令”。愿所有的黨員干部行動起來,以“貼心”的服務,贏得百姓口碑。
作者地址: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