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廣大黨員干部也能修一修“挨罵課”,在虛心接受群眾批評的過程中完善自我、提升工作,黨群干群關系就會更加密切,更加融洽,更加和諧。(新華網 11月25日)
聽群眾的罵聲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搞工作,特別是基層工作,越接近群眾,帶著淳厚鄉音的國罵也越是常見,我們大多的黨員干部也能理性看待,謹慎處置,在政策范圍內,盡全力保障群眾的利益 ,這當然是好的,但是這樣的工作未免被動,好些地方“不吵不鬧,這事免談,又吵又鬧,回家過年”正常訴求渠道棄之不用,小事靠吵,大事靠賴,這樣的風氣不是一地所有,而是普遍情況,平白攤上更為沉重的維穩壓力,也影響正常的辦公秩序,所以,聽群眾的罵聲固然是難能可貴,但同時再一邊聽群眾的呼聲,更是殊為不易。
聽群眾的呼聲,聽得是什么?是發展的需要,是現實的訴求,是心里的委屈,更是將來的希冀。這樣的呼聲不好聽,聽了會有大堆的工作,更多的麻煩,但我們必須要聽,我們的鄉村建設、城市規劃都需要更為腳踏實地,符合發展的眼光來布局,來實施,聽群眾的罵聲,解決的是現在的問題,聽群眾的呼聲,解決的是未來的麻煩,意義就在這里。
要聽好呼聲,也難,我們不是沒有聯系干群的渠道,我們也不是不重視這方面的工作,甚至我們的群眾路線運動已經收到超出預料的累累碩果。但是,我們還是經常有“猝不及防、出乎意料”的問題發生,有些當然是無可避免的,但是有些卻能夠提前預防,所以我們的黨員干部要眼光超前,有危機意識,更有工作熱情,還要有政治水平,舍得化被動為主動,才能聽好群眾的呼聲,解決好實際的問題。
在具體操作上,首先制定出涵蓋民生、規劃,特別是突出容易產生矛盾的土地、農林、民政等領域的群眾意見征求制度,并在梳理、暢通原有溝通渠道的基礎上與之相結合,重實際,求務實,與中心工作緊密聯系,才能讓善聽群眾呼聲不至于成為空談。
總之,挨了罵,不打緊,當做動力,再多看看,聽到群眾的要求,聽到群眾的呼聲,至少也是有了參考、有了方向,對我們的工作,大有裨益。
作者單位:江油人社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