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出臺的政策中,我們頻頻看到有各類政策明確提出了“在未來的不久后,要提高農民的收入”。
再結合最近頒布的各種農業補貼、優農惠農措施,仿佛農業一下子成了未來的香餑餑。
那么,在不久后,農民有可能成為高收入群體么?
答案是肯定的,理由如下:
一是未來農村人少地多
在我國這幾年,每年從農村進城的人口都在大幅增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進城發展。
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而國家對于耕地的保護,則讓耕地面積保持了一定的數量,并未大幅縮減耕地面積。
那么,在未來,農村將出現一個地多人少的局面。
目前,在有些省份,這局面已經逐漸成型了。
如果未來重新劃分土地,每家每戶農民能分到100畝以上的土地,進行規模化種植。無論是種糧還是種經濟作物,都將有不錯的經濟收入。
二是農產品市場將煥發活力
在目前,農產品價格普遍偏低,即使有些蔬菜、水果偶爾爆出天價,但賺錢的也僅僅是農產品中間商。
真正平攤到農業生產者身上的利潤是非常少的。
那么,在未來,隨著銷售環節的多樣化,農業生產者在農產品上的獲利份額將會更多。
比如,農產品電商的興起,減少了中間環節,也給傳統中間商造成了壓力,迫使他們讓利給農民。
還有,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多樣化需求,將加大農產品的附加值,產生更多利潤。
再有,農產品追溯體系,更能有利原產地的農民塑造自己的農業品牌,產生更多價值。
三是土地流轉租種
農民的另一項重要收入可能來源于土地的租種。
國家已經明確規定農民可以將土地的經營權向外租借,收取租金。
在未來,如果農業市場火爆的話,那么土地的租金勢必水漲船高。農民將土地往外租借,收取租金,這必然會是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
所以說,未來土地里有黃金屋是真的有可能發生的事兒。
小結:雖然未來農業形勢一片大好,但也不是每一個農民都能成為高收入群體。俗話說,雨露均沾,不潤無根之草;佛度眾生,難度無緣之人。也就是這個道理!看個人努力與否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新農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