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紀委對9起扶貧領域典型案例進行了公開曝光,其中曝光了山西省芮城縣住建系統多名干部向危房改造貧困群眾收取“好處費”等問題,并分別受到黨紀政紀處分。(人民網 11月07日)
針對扶貧領域腐敗問題頻發易發的問題,從中央到地方開展多輪次、滾動式重點督辦,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然而從中紀委曝光的扶貧領域的9起典型案件看,其中山西省芮城縣住建系統多名干部向危房改造貧困群眾收取“好處費”,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利向貧困群眾吃拿卡要,在況現扶貧政策中出現了“中梗堵”現象,讓黨的富民政策打了“折扣”。
“中梗堵”是惠民政策落地的絆腳石。黨的十八在以來,以完善的黨規黨紀加強了“關鍵少數”的監管,帶動了黨風政風民風的好轉。然而在政策的執行中遇到了“中梗堵”,一些部門的中層干部利用手握的民生權利,吃拿卡要收取“好處費”、“辛苦費”,貧困群眾不托關系、不跑不送事情就被卡住,因為他們手中掌握中審批、規劃、惠民資金兌付等權利,不然怎么會在東北出現把沒有名份的股長稱“處長”,還有的地方把掌握實權的股長稱“大爺”?他們把自己“權力”的快樂建立在貧困群眾的傷口上,不僅傷了貧困群眾的心,而且損傷了黨委政府的形象。
割除“中梗堵 ”的毒瘤須綜合施策。一是責任部門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教育、貫徹落實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用黨紀法規和腐敗案例對中層干部進行正反教育,組織中層干部參與“走基層”活動,深入一線了解貧困群眾的疾苦,在修正自己的權利觀中珍惜人民賦予的權利,提高為民服務的水平;二是在縣處級部門加大對中層干部的交流,解決個別手握民生權利的干部,長期在一崗位上誰不動他,誰不能把他怎么樣的問題,促進中層干部在交流中轉變作風;三是要加大對中層干部的監督,發揮下派紀檢機構加強對中層干部作風的監督的同時,運用紀委巡察、群眾舉報、職工測評等方式,加強對中層干部的權力監管,同時對發現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從快從重查處,并在當地報刊、網絡、廣播電視上公布,從而確保中央惠民政策暢通無阻。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