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中央作出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大決策。資料顯示,20年來,東部省市向西部受幫扶省區市共提供財政援助132.7億元,幫助修建農村公路2.15萬公里,援建衛生院所1690個……(2016年9月28日 新華網)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2008年汶川發生地震后,抗震救災的口號,體現了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家庭,在黨的領導下的團結精神。東西部扶貧協作是一盤大棋,在黨的領導下經過政府援助、企業合作、社會幫扶、人才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探索,東西部扶貧協作已從最初的單方面“輸血”變成了東西部互利共贏的局面,同樣彰顯出了黨的團結精神。
文章中指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落腳點在“協作”。短期的一片“繁榮”不如細水長流、精準滴灌,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精準識別之后才能對癥下藥。在脫貧攻堅期,扶貧資源的供給與需求協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供需錯位會延遲西部地區的脫貧時間,甚至好心辦壞事,讓當地百姓產生種種疑惑。
在黨的領導下,各地區要團結起來,共同來完成脫貧攻堅的任務,確保到2020年現行扶貧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一項莊嚴的承諾,必須沒有水分地完成。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