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俗話說,人無本不立,樹無水不活。人的根本在于健康。毛澤東同志曾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將一事無成;沒有健康的精神,將虛度春秋。
健康是什么?是強壯。不僅身體強壯,精神也同樣強壯。身強體壯,力拔山兮,一切皆在五指間。落后的軟弱清王朝相比八國聯軍的“茹毛飲血”更顯“娘炮”,充分解釋了何為“軟趴趴”。為什么征服世界的都是男人?因為他們是鐵、是鋼、是強壯。然而,過鋼者易折,善柔者不敗。所以太強壯也不是健康,只有包含柔者的強壯才是健康。換言之,多吃肉的同時不拒絕蔬菜,這就是健康的身體。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精神的健康亦然。
面對困難,不畏懼、不怯懦,敢于斗爭,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豪邁、勇氣,有“一切反對派都是紙老虎”的戰略藐視,有“頑強,執著,刻苦,奉獻,勇敢,奮進”的保爾精神。這樣的人,才是永不言敗的人,才是不會被困難嚇倒的人,才是一個落實的人。然而,過度的執著就成為了偏執,盲目的追求就成為了愚蠢,不切實際的天才就成為了瘋子。因此,對他人的勸誡,要學會聽取,學會感受。對某些不切實際的困難(如某某希望穿越、夢想成神),要學會放下。“在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所以健康的精神,就是“撞破南山不回頭”的堅決,亦是“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豁達。
全民健康,才會有全面小康。國家鼓勵社會辦醫,促進民營醫院百舸爭流,實現醫生流向基層,使群眾就醫簡便化,解決人身體的健康問題。國家提倡文化復興,提出“兩學一做”,用黨員引領社會,做一名有益于社會的人。只有健康的群眾,才能成就國家全面小康。
一名健康的群眾應該這樣度過自己的一生: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為實現全面小康而奮斗。
作者地址:四川綿陽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