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說如今的農村比以前富了。
但是小編覺得,農村在物質上確實比以前的農村富了,但是在其它方面,如今的農村未必能趕上以前的農村。
尤其是80年代的農村。
那個年代的農村人才是真正的富有。
一、鄉村風景
那個年代,我們還在希望的田野上。
那個年代有彎彎的鄉間小土路,有清澈的小河流,有綠油油的野草地,有滿天的繁星......
那時候,我們在外面能爬麥秸垛,能挖地洞,能下河游泳。
那個年代,我們擁有的是整個大自然,而如今的農村,路已經是公路,見不到一點兒黃土,土地規劃后寸寸如金,哪里還能有雜草。秸稈還田后,很少再看到兒時的麥秸垛了。
新時代的農村,我們得到了財富,但并沒有比80年代富有,因為我們丟掉了鄉村的那一份風景。
二、人情味
那個年代,農村人還有濃濃的人情味。
在農村的路上,有老太太摔倒了,還會有人搶著去扶。
平時還可以去和鄰居打個牌,圍著大樹唱兩首鄉村小歌。
也能去街坊家里蹭吃蹭喝。
那時候,一村的人可以圍著一臺彩電看。
一村的小孩子可以圍著一臺游戲機打游戲。
可如今的農村,幾乎家家在自己家里玩,和城市根本就沒有太大的差別了。
雖然文化豐富了,但更加自閉了,沒有了當年的那些鄉村人情味。
三、窮人孩子早當家的自強精神
80年代的農村,那是我們還是小孩子,那個時候我們是怎么生活得呢?
去地里割草,放羊,放牛,喂豬,干各種各樣的農活。
還有,離著十幾里地,從小學就自己騎著自行車去上學。
自己從小就自己做飯吃,家里有什么活基本上都干。
吃得差,但干得多。
可是如今呢?
生活富裕了,農村很多家長也更加疼愛孩子了。
很多家長都不讓孩子干農活了,因為也確實沒多少農活可干了。
農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基本上差不多了。
也沒有了窮人孩子早當家的那份自強精神。
小結:80年代農村有我們曾經最寶貴的東西,但我們卻永遠回不去了,只能默默地點個贊,為自己,為那時候的我們。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新農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