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安慶市大觀區海口鎮投資百萬元,將兩所校舍改建成敬老院,然而竣工當日便關門,棄之不用了,如今兩所敬老院門殘窗破,一片破敗景象。該鎮政府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壓下來的民生工程”,棄用是為了節約,因為當地還有一所大型敬老院,有不少空床位。(新華網 4月20日)
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建設敬老院本應是件務實利民的好事,物盡其用之下,甚至能夠有效解決部分養老難問題。然而,安慶市大觀區??阪偼顿Y百萬元,修建的養老院竣工當日便關門,三年沒開張,門殘窗破,一片破敗景象。民生工程遭棄用,好鋼用沒有到刀刃上,令人唏噓。投入巨資修建養老院,結果卻遭冷遇,個中原由,耐人尋味。
然而,一些地方何嘗不是存在和安慶??阪傤愃魄闆r,上級實行硬性“標配”,也就是此次報道中當地政府所稱的“壓下來的民生工程”,建而不用、建而不管,表面上完成任務、湊齊了指標,實則常年擱置,成為一種另類的政績“臺賬”。這類民生工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再有動作只會徒增損耗,于是乎大門緊鎖、晾以時日,待習慣了、接受了,爭議也便少了。
百萬民生資金換來一個荒草萋萋的“敬老院”的教訓其實在警示各級官員,熱心民生工程本質上是好事一樁,可熱心不代表不講尺度、不計成本、不顧規劃。不妨直言相問,如此類敬老院是發自服務人民和基層的熱心還是追求政績的熱心?上級部門一句話,當地鄉鎮只得照辦,于是乎原本可以用在刀刃上的七位數資金,轉眼打了水漂,這樣的“民生工程”又如何有益于民生?
而那些轟轟烈烈“一頭熱”的民生工程,有多少經歷了同樣的遭遇,荒草凄凄、人跡罕至,唯可遠觀??稍捰终f回來,如若一些地方始終不知警醒,仍樂于做這類不計成本的無用功,只怕后續貽害還要延伸。歸根結底,民生工程不應“由上至下”,而應是一種上下交促、以下為本,針對當地老百姓需求,對癥下藥的“需求型”工程。一些方面已然饑渴難耐,卻往另一方面錦上添花,前期調研在哪里?科學決策在哪里?是不能為還是不想為?這些問題只怕無需贅言了吧。
敬老院不是一份高價“臺賬”,更不能淪為個別官員的政績依托和任務基石。物盡其用、財盡其力、對癥下藥的滿足老百姓需求的基層民生工程才能算真正落地生根的民生工程,否則,高堂之上盡攬繁盛和諧,基層百姓卻深表不解,這樣的“好事”,寧愿不要。
作者地址:陜北延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