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官員回鄉做農民,為了啥?

[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25 錄入:12 ]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從古至今,解甲歸田往往被看成仕途失意者的歸宿,然而,并非所有“久居廟堂之高”的官員都“不知江湖之遠”,棄官返鄉,躬耕田園,成為他們離開官場后的人生選擇。

廳官回鄉當果農

2008年,范敬超從廳級干部的位置上退下來,此前他曾擔任四川省政府救災辦主任、省農業廳常務副廳長、省水利廳副廳長等職。本已進入退休年齡的他,婉拒了組織上要他到省政府參事室工作的安排,回到故鄉井研縣集益鄉繁榮村,當起地地道道的創業果農。

官員回鄉做農民,為了啥?


在田間地頭的范敬超(中)

有人曾問及他選擇回鄉的原因,畢竟放棄優厚的退休干部待遇,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范敬超說:“從小就受革命傳統教育。讀初中的時候,我讀了《人民日報》上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就立志要學習焦裕祿,盡力為黨和人民多做貢獻。參加工作后,又深受紅旗渠、華西村等先進典型的影響,感覺組織對自己的培養很不容易,有機會應該發揮所長多做一些實事。”

面對農村傳統種植業效益低下、勞動力日益老化、撂荒地越來越多的現狀,范敬超搞起了現代農業,帶領果農創業。“海運倉內參”(ID:hycplb)了解到,回鄉8年多以來,范敬超每年有超過300天都在鄉下。2011年他發起成立雜交柑橘專業合作社,根據“業主開發,專合組織服務,農民種管致富”的理念,村民們以土地入股,旱澇保收領租金,以帶動村民致富。

80后副縣長的辭官返鄉路

相比老干部回鄉種地,官員正值青年時期、事業上升期竟也選擇回鄉務農,是不是更讓人不可思議?不過這樣的事情的確發生過。

官員回鄉做農民,為了啥?


劉濤

2015年9月,臨澧縣副縣長劉濤辭職,這一年他才31歲。面對老家大量拋荒的田地,面對依然貧窮的父老鄉親,劉濤選擇了回鄉創業。劉濤回到村里,通過流轉租賃了100多畝土地,發起成立了公司,在當地率先建起了紅心獼猴桃種植示范基地,帶領村民發展高品質水果產業。

劉濤的選擇曾讓許多人費解,包括他的家人,不過這并沒有動搖他在農村創業的決心。“一個人的價值,不取決于他所處的位置,而取決于他努力的方向。”劉濤如是說。

開國將軍回鄉務農

其實,棄官回鄉的事情不只是近年才有,只是一旦出現這種消息,往往就會成為坊間熱議的新聞,甚至引發各種猜測。“海運倉內參”(ID:hycplb)記得,早在共和國之初,就有人放棄高位,回鄉務農。

1955年,新疆軍區后勤部部長甘祖昌被授予少將軍銜,此前他曾擔任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后勤部部長、第一野戰軍二軍后勤部部長、第一兵團后勤部副部長等職務,解放后在新疆擔任高級軍事干部。

官員回鄉做農民,為了啥?


甘祖昌夫婦

然而,被授銜少將后,甘祖昌解甲歸田的念頭卻越來越重,他多次向組織報告:“我自1952年跌傷后,患了嚴重的腦震蕩后遺癥,不能再做領導工作了。但是我的手腳還是好的,請求組織上批準我回江西農村去,我愿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貢獻。”當時,他的請求沒被批準,1957年他又接著寫。當年,總政治部副主任蕭華到新疆檢查工作,他當面向蕭華提出申請。

1957年,甘祖昌終于被批準回家鄉蓮花縣洋橋鄉務農。據了解,當時甘祖昌解甲歸田后,甘祖昌滿腔熱情地投入了家鄉的建設,回鄉之后,甘祖昌專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鄉親們一起,用辛勤的汗水修起了3座水庫、25公里長的渠道、4座水電站、3條公路、12座橋梁。甘祖昌堅持艱苦樸素的精神,一直到1986年去世。

官員回鄉做農民,為了啥?


2013年9月26日,習近平在京西賓館會見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的時候,還特別向與會者介紹了甘祖昌的夫人龔全珍,對“將軍回鄉做農民”的精神大加贊賞。

資料來源: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老干部之家網、《中國青年報》、《華西都市報》、《湖南日報》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海運倉內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 |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 中文在线一区精品 | 亚洲日本三级中文字幕 | 日本性爱视频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