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鄉村現狀引熱議折射出我國城鎮化之痛

[ 作者:張天蔚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04 錄入:12 ]

前段時間,一篇名為《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村圖景》的帖子,在網上熱傳,并引發持續的議論,以往大多以詩意想象勾勒而成的“鄉村圖景”,在一個個具體情境下,顯露出本來的嚴酷本相。再往前一些,去年春節期間,一篇名為《一位博士生的春節返鄉筆記:看滄海桑田,看人情冷暖》的網帖,就曾被高度關注。而那本兼具文學和學術色彩的《中國在梁莊》,更是早在2010年,就把鄉村現狀這個議題,擺到公眾面前。

那么,鄉村究竟在發生什么?那些可能一輩子都不曾踏足鄉村,卻不斷發帖議論的85后、90后們,究竟在關注著什么?或者,透過電腦和手機屏幕,他們能看到些什么?透過既往媒體的轉述,已經可以勾勒出當下“鄉村圖景”的大致輪廓。比如,隨著青年進城打工,“空心化”成為大多數鄉村最醒目的外在圖景,老人、婦女、兒童組成的殘缺家庭,與同樣殘破的村舍,描畫出鄉村的殘缺和破敗。而在這外在的圖景之下,則是傳統鄉村社會結構和倫理秩序的逐漸坍塌。老無所養、少無所教,很容易把人們的不滿乃至憤怒,引向那些遠赴城市尋求出路,卻對上不盡孝道、對下未盡養育之責的青年們。但是,這些身兼子女和父母雙重身份的打工者們,又何嘗不是在城鄉之間的奔波中,盡著最大的努力艱難求生?不可否認的是,中國30多年的經濟發展歷程,就是一個逐漸完成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在這個進程中,農村勞動人口向城市、向工業部門流動,是一個必然而自發的過程,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攔。

而必須檢討的是,當經濟發展的進程自發地從鄉村汲取勞動力時,公共政策是否對這個自發進程給予了必要的修正和補償?抑或反而以政策這個有形之手,加速、加重了鄉村的“失血”過程?比如,戶籍制度阻礙了進城務工農民的合家遷徙,卻把老人和孩子留在無人照料的鄉村。抑或由于土地制度的限制,鄉村土地的潛在價值無法變現,農民無法以土地收益作為第一筆資本,不得不在荒蕪的家園與不可企及的城市之間糾結彷徨。常看到出國歸來的中國游客發出這樣的感慨:看中國的城市,發達程度已經不輸于世界任何一座城市,但中國的鄉村要追上發達國家,至少還要50到100年。如此嚴峻的現實,已經讓包括城里青年在內的大多數人感到疼痛,確實到了必須痛下決心予以解決的時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央廣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国内中文字幕 |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夜晚久久精品视频 | 亚洲综合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电影在线专区 |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精品 |